西方告别撒切尔主义
作者:吉迪恩•拉赫曼
时间:2009-05-08
《金融时报》国际事务首席评论家文章 西方告别撒切尔主义
30年前的今天,撒切尔夫人在英国上台执政,提出了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政策,这种思想随后风靡世界,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撒切尔主义。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各国政策的逆转,撒切尔时代宣告终结
【英国《金融时报》4月28日文章】题:撒切尔时代的终结(作者 《金融时报》国际事务首席评论家、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
“英国民众放弃了社会主义,30年的实验彻底失败了——他们准备尝试别的东西。”
玛格丽特•撒切尔在1979年5月3日赢得她的首次大选胜利前夕这样慎重地说道。但是,随着我们本周末迎来这位铁娘子入住唐宁街10号30周年的日子,许多英国民众认为,又一个“30年的实验彻底失败了”。不过,这次是撒切尔主义的实验。
撒切尔时代的终结是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事件。她的政府在英国首创的许多政策被世界其他地方仿效:私有化,解除管控,减税,取消外汇管制,打击工会权力,赞美创造财富而非分配财富。
撒切尔夫人先于罗纳德•里根一年半上台,两人迅速发展了意识形态上的情谊。但是,当撒切尔主义开始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例如苏联和法国)风行起来时,真正的胜利才到来。
20世纪80年代初,在撒切尔夫人率先推行私有化的同时,密特朗总统执政的法国完成了对银行和大工业联合企业的大规模国有化,但在1982年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在密特朗执政的最后阶段,他也成了私有化论者。
到撒切尔政府结束时,自由市场改革在中国、东欧、印度和苏联展开。在作为首相对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进行最后一次访问期间,撒切尔夫人挖苦道,莫斯科新任市长看来是她的经济权威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追随者。撒切尔夫人曾欣喜若狂地说:“人们不再担心染上英国病,他们正排队等候获取新的英国药方。”
但是,在她离开唐宁街10号将近20年之后,英国经济再度遇到大麻烦。撒切尔夫人反对的所有东西——国有化,增税,凯恩斯经济学——几乎都重新风靡起来。具有撒切尔时代特征的政策和成就在英国逐一被打破。
她作出的将最高税率减至40%的著名决策已被推翻。据上周宣布,最高税率将为50%——而且民意调查显示,这项变化很得人心。英国现在实际上已经将其大银行国有化,就像密特朗时期的法国那样。
没有一项改革比1986年解除金融管制引起的“大爆炸”,更彻底地体现了撤切尔时代的精神。这场大爆炸促成了伦敦城不可阻挡的兴盛。可是,如今伦敦城陷入麻烦,出现了对金融服务行业重新加以监管的热潮。
撤切尔主义在国际上也过时了。2007年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时,他暗中支持认为他是法国的撒切尔夫人的说法。不过,现在他喜欢让人把他捧着一本《资本论》的样子照下来。撒切尔夫人崇尚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但是,美国新总统看来却奇怪地迷恋欧洲的社会制度。
或许最要命的是,撒切尔主义失去了道义优势。这位铁娘子曾经有些不祥地说:“经济是方法,目标是改变心灵。”她的用意是,英国民众必须重新发现体现传统价值观的美德,例如勤奋、节俭。“不劳而获”的社会已经结束。
但是,认为撒切尔时代重建了品行正直与公正回报之间的联系的观点,实际上已经被银行家一面导致他们所在的金融机构破产、一面获得数百万英镑的奖金和高额养老金的恶劣行径所打破。
撒切尔主义的国际版也有同样的问题。俄罗斯的私有化变质为新的寡头对资产进行道义上可疑的攫取。对企业高管领取高薪的愤怒情绪在美国已经积聚多年。
那么,撒切尔时代是否完全终结?最近几个月的经济灾难和政策逆转,表明撒切尔时代肯定结束了。
当今政治领导人正在利用到手的一切工具抵抗经济危机。让英国银行国有化和印制钞票的决定是应急措施一而非深思熟虑的意识形态或政治计划的产物。
至今,英国或西方世界没有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真正阐明了一个条理分明、能替代从撒切尔主义演变而来的自由市场原则的理论。在出现这样一个替代物之前,撒切尔时代不会完全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