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视角
“伊斯兰国”的前世今生

作者:胡文翰 何智文等 文章来源:环球军事 2015年12月24日 时间:2015-12-25

   

  “伊斯兰国”成长史:前世篇 

  胡文翰  何智文  

  近日,伴随着震惊世界的巴黎暴恐的发生,“伊斯兰国”这个熟悉而又模糊的名字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我们对“伊斯兰国”的印象都停留在手法残忍的极端组织之上,对于“伊斯兰国”的起源、主要理念、发展历程、美国与“伊斯兰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之间的差异等重要问题,却知之甚少。今天,笔者就根据“伊斯兰国”发展史上一些亲历者近期公布的珍贵回忆录和访谈资料,对“伊斯兰国”的发展历程做一“复盘”。

  “导师”:“圣战者”扎卡维 

  如果说本·拉登是“基地”组织当之无愧的“灵魂”的话,那扎卡维无疑是“伊斯兰国”成长史的“导师”,这个“复杂的男人”给“伊斯兰国”留下的是“一种精神、气质和做事风格”。

  阿布·穆萨布·扎卡维1966年10月30日出生于约旦扎卡的一个公务员之家。很多人都知道扎卡维从12岁起就开始寻衅滋事、嗜酒好斗,在胸前文上了巨大的文身,并多次因为打人、性侵事件而锒铛入狱。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扎卡维最终只会成为一个以监狱为家的恶棍,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恐怖组织的首脑。可以说,扎卡维人生路上第一个转折来自于他母亲为他“报的一个班”。在扎卡维19岁的时候,母亲告诉他,虽然你做了很多坏事,但你的“内心还是质朴的”,应该去参加当地清真寺的宗教课。不愿意母亲生气的扎卡维点头应允,而在上完课后,扎卡维被鼓吹的极端宗教思想吸引:“他戒了酒,将犯罪的激情全部转移到伊斯兰教的学习中,经常踊跃参加古兰经讨论和祷告活动,并开始有意识地捂住自己胸前的文身(伊斯兰教禁止穆斯林文身)。”通过视频学习,他得知阿富汗等地正在发生教派战争。而当本·阿里清真寺的祷告领袖在课堂上招募“打击那些压迫阿富汗穆斯林人们”的“圣战”分子时,扎卡维第一个举起了手。

  1989年,扎卡维来到了阿富汗,他的第一个身份是一份圣战杂志的编辑兼撰稿人。1991年,他开始投入实战。在1993年离开阿富汗之前,他不仅积累了大量的战斗经验,还因为作战勇猛,赢得了“圣战者”的美名。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们逐渐发现:“每次作战时,扎卡维都有一颗必死之心。”当战友们问他为什么时,扎卡维悲伤地说道:“由于我过去的所作所为,除非我成为一名殉道者,否则真主是不会原谅我的。”

  1993年,扎卡维从阿富汗归国,已经变成极端宗教分子的他却发现这块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已经变得无比陌生:“即便是去一趟集市,也能发现严守伊斯兰教规的阿富汗人与‘开放’的约旦人是多么的不同。约旦女人们的穿着实在不雅,未婚男女在咖啡馆聚会的场景也让扎卡维难以接受。更令扎卡维愤怒的是,约旦国王和巴勒斯坦人竟然开始与以色列这个犹太人国家举行和谈!”此时的扎卡维开始自诩为现代版的努尔丁·马哈茂德(十二世纪赞吉王朝的统治者,曾打败过欧洲的十字军,并统治过从土耳其南部到尼罗河的广大区域)。与此同时,他还找到了在阿富汗期间结识的著名伊斯兰教学者阿布·默罕默德-马克迪西,后者有“伊斯兰教活字典”的美誉,在2006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被称作“‘圣战’运动最重要的思想者”。在“为约旦的宗教而工作”这一使命的感召下,两人开始印刷并散发马克迪西的宗教书籍,号召“所有穆斯林不仅要谴责不遵守伊斯兰教义的堕落统治者们,还要在真主的召唤下将其杀害!”

  萌芽:贾法尔监狱 

  在扎卡维和马克迪西的召集下,一些在阿富汗参加过“圣战”的约旦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组建了“宣誓效忠祷告领袖”组织,这可以算作“伊斯兰国”最早的前身了。毫无疑问,这个组织烙下了深深的扎卡维的“印记”,后来也被“伊斯兰国”所沿用,根据该组织一些成员的回忆:“他(扎卡维)恨不得在几个小时内就实现自己的雄心抱负,而由于急于求成,他总是按照自己想法,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作出错误的决定。但遗憾的是,他的大多数同伴极力拥护他所作的决定”扎卡维集团的首秀可谓让人哭笑不得:1993年,扎卡维的同伙艾迪·贾哈里恩准备对当地的一家成人电影院发动自杀式爆炸袭击。当他进入电影院时,却被剧情所吸引,完全忘记自己所肩负的任务。当他准备坐下来好好欣赏剧情时,却不慎引爆爆炸装置。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爆炸中唯一的伤员就是失去双腿的贾哈里恩。

  在这场闹剧之后,扎卡维开始筹划向“真正的敌人”——以色列——发动攻击。这一次,扎卡维的组织连爆炸装置都未引爆,就被约旦国家情报总局给“一锅端”了。随后,扎卡维和他的同伙被关进恐怖分子专用监狱——阿尔·贾法尔监狱。

  遗憾的是,阿尔·贾法尔监狱不仅没能成为扎卡维的坟墓,反而成了他的训练营!

  在监狱中,扎卡维的许多做法都被日后的“伊斯兰国”所传承:为获取绝对威信,扎卡维不仅藐视监狱一切管理规定,采取殴打狱警等极端方式与监狱对抗,还要求他的手下做任何事都要征得他眼神上的同意,他也因此被称为“用眼睛指挥的人”;为体现对伊斯兰教义的绝对服从,扎卡维让前来探望的表哥为他准备一把剃刀,然后将自己胸前的文身一块一块剃掉,他也因此留下了一块辨识度极高的伤疤;而为了巩固内部团结,他对任何生病的手下都亲自照顾,上文中提到的失去双腿的贾哈里恩,他的吃喝拉撒基本全部都是由扎卡维包办的。

  扎卡维在监狱中的举动让他的地位和整个团伙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开始,由于在伊斯兰世界乃至全球的巨大影响力,马克迪西其实是整个团伙的头号人物。但在入狱之后,马克迪西的说教逐渐失去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扎卡维的“暴力美学”。在扎卡维的带动下,整个团伙的思想开始变得更为激进,他们在等待转机的出现。

  1999年,扎卡维的转机不期而至。时年,约旦国王侯赛因因病去世。按约旦,惯例,新国王在登基时要赦免那些“非暴力罪犯和政治犯”。按说扎卡维等人不应该在赦免人员之列,但当时为了争取民心,约旦议会决定赦免那些“对以色列发动过袭击或在阿富汗参加过‘圣战’的人员”。这样一来,扎卡维和他的同伙就出现在约旦议会提交的2500人赦免名单中。约旦新任国王阿卜杜拉随后在赦免名单上签字。

  多年之后,阿卜杜拉国王承认,那是他一生中最失败的签字。

  1999年3月29日,扎卡维和他的部分同伙被释放。令人惊叹的是,一天之后的凌晨5点30分,扎卡维再次来到阿尔·贾法尔监狱,“他像战场指挥官样检查着铁窗对面未被释放同伙的士气,并向他们传达着新的指令。”

  阿尔·贾法尔监狱医生萨布哈多年之后回忆道:“那一刻,他(扎卡维)是位真正的领袖。我隐隐感到,未来他要么名扬天下,要么死无葬身之地!”

  成长:从阿富汗到伊拉克 

  1999年9月,扎卡维离开约旦,前往巴基斯坦。他原本计划借道白沙瓦前往北高加索,参加车臣分裂分子针对俄罗斯的恐怖袭击,但最终未能如愿。6个月后,他的签证到期,此时他选择前往阿富汗,去见一位他仰慕已久的人物——本·拉登。此时的拉登正在筹划“9·11”,根本无心搭理这位无名小辈,因而派了他的副手埃及人萨伊夫·阿德尔与扎卡维会面。扎卡维向阿德尔倾诉自己“重建伊斯兰社会的伟大构想”。阿德尔听完之后觉得“这个人简直是疯了”。阿德尔告诉扎卡维,“基地”组织目前能为他做的仅仅是提供训练营和启动资金,剩下的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扎卡维虽然很失望,但还是答应了阿德尔。此后,扎卡维在坎大哈建立一处名为“心脏”的训练营,招募约旦的朋友和他们的家人,接受恐怖袭击训练。几周后,阿德尔发现,训练营里有“18个男人、妇女和孩子”;再过两个月后,训练营里有“42个人,其中包括叙利亚人和欧洲人,这些人大多借道伊朗来到阿富汗”。伴随着训练营人数的不断壮大,阿德尔感慨道:“他们正在建立一个迷你的伊斯兰社会。”然而,好景不长,在拉登发动“9·11”之后不久,美国开始对阿富汗发动空袭。在美军对“基地”组织的一次定点清除行动中,扎卡维被坍塌的墙体砸伤。随着处境日趋恶化,扎卡维决定带领跟随者及部分“基地”组织成员逃往伊朗。到了伊朗之后,作为逊尼派的扎卡维觉得这个以什叶派为主体的国家终非久留之地。此时,他瞄准了伊拉克东北部的库尔德人聚集区。这片山区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一直是美军的禁飞区,同时聚集着大量的极端组织。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伊斯兰辅助者”组织是坚定奉行极端宗教思想的逊尼派组织,并热衷于试验毒气杀人等极端恐怖袭击手段。扎卡维看到“伊斯兰辅助者”组织,简直就像看到亲人一样,他立刻率部离开伊朗,前往“伊斯兰辅助者”组织的大本营,并在一个名叫萨加特的小村庄建立“根据地”。阿德尔事后回忆,当扎卡维离开伊朗时,以色列和约旦已经不再是他主要的袭击目标,“在亲眼目睹美军对阿富汗的轰炸后,他已经体会到向美国人复仇的重要性。”

  扎卡维告诉他的朋友:“伊拉克将会成为我们与美国人的下一个战场。”

  锋芒:“屠杀酋长” 

  其实,扎卡维对美国人宣战的地点不是伊拉克,而是约旦。

  2002年10月28日清晨,美国驻约旦大使馆的外交官劳伦斯-福莱在安曼家中被杀害。此前一天,他还接受了美国驻约旦大使馆为他颁发的荣誉勋章,并愉快地表示:“约旦是个安全的国家,我正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12月3日,凶手苏维德被捕,面对审讯,他承认:“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基地’组织和扎卡维!”

  两个月后,美国开始对扎卡维宣战。

  2003年2月5日,纽约,联合国总部。时任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发表演讲称:“伊拉克当前正在包庇一支由阿布·穆萨布·扎卡维领导的极端恐怖组织,这一恐怖组织是本·拉登的同伙。”随后,鲍威尔身后的大屏上出现了扎卡维的巨幅照片。有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事后回忆称:“说萨达姆包庇扎卡维其实与说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样,都是‘莫须有’。”当时观看鲍威尔讲话直播的约旦国家情报总局高层更是拍案而起,大呼“一派胡言!”而扎卡维对美国人的回应则是:“将美国人所有关于恐怖主义的警告变成了现实。”

  在入侵伊拉克后,美国人很快发现,自己竞变成上帝送给扎卡维的“礼物”。一些伊拉克军队的军官和士兵在萨达姆倒台后,选择投奔扎卡维旗下。他们不仅充实了扎卡维的队伍,还为其提供“住宿、情报、现金和武器”。伊拉克军人向扎卡维提供的武器包括“防空武器、火炮、火箭弹等,它们随后变成扎卡维发动的汽车爆炸案的重要武器”。另外,曾在阿富汗与扎卡维一同参加过“圣战”、会说四国语言的叙利亚牙医阿布·贾迪亚则从叙利亚为扎卡维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同时,扎卡维的手下具备极强的情报搜集能力,他们能够对离自己大本曹数十英里外的情况了如指掌,然后发动准确的攻击。

  在队伍不断壮大后,扎卡维的手下先后对联合国驻伊拉克总部和伊拉克多处什叶派清真寺发动连环恐怖袭击。在分析扎卡维的意图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反恐问题专家布鲁斯·里德尔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通过袭击联合国总部,扎卡维试图阻止他国在伊拉克建立大使馆;而通过袭击什叶派清真寺,他试图隔开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分界线。他首先试图在伊拉克将我们孤立起来,然后将我们拖入内战。”不幸的是,扎卡维的目的达到了!在每次恐怖袭击之后,美国人都会成为伊拉克人谴责的对象,连美国的亲密盟友、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也抱怨称:“美国入侵伊拉克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而少数被捕的扎卡维的手下(大部分人已经因引爆自杀装置身亡)在面对审讯的时候,都会说出一句话:“我效忠于扎卡维,在这种行动中死去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耀。如果我死了,我将成为一位殉道者,而被我杀害的人将下地狱。”

  美国人逐渐发现,他们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2004年4月10日,不顾家人劝阻、一意要在伊拉克经商致富的美国人尼克·贝格在摩苏尔消失;5月8日,贝克的尸体在巴格达被发现;3天后,整个世界都知道贝格被杀的详情了j在当天公布的一段5分30秒长的视频中,扎卡维告诉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你们的艰难时光即将到来,你们会为入侵伊拉克和侵犯穆斯林付出代价。未来,你们将看到的是一具具像这样的尸体。”说罢,扎卡维拿起长刀,将身前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贝格砍头。《纽约时报》事后评论称:“当亲眼目睹贝格被杀时,每个美国人的心跳在那一刻都发生了变化。他们或许都在问:‘我们为什么要入侵伊拉克?”’而这一次,扎卡维再次达到了他的目的:他不仅获得“屠杀酋长”的绰号,还通过播放杀人过程这一方式,“赢得了狂势‘圣战’分子的支持,并给其他人以挥之不去的恐惧”。

  贝格被杀视频公布后的两天,也就是2004年5月13日,一家“圣战”网站发布声明称,伊拉克各暴乱分子和国外战斗人员团体将统一合并为“统一圣战组织”,并推举扎卡维为该组织的领袖。声明称,“统一圣战组织”的成立“将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历史转折点”。这一事件最直接的作用是让扎卡维的“身价”再次水涨船高。2004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将提供抓捕扎卡维线索的奖金提升至与本·拉登相同的2500万美元。此前一直不愿意搭理扎卡维的本·拉登(扎卡维此前多次给本·拉登写信,请求让自己的团伙加入“基地”组织,但都没有得到拉登的首肯)此时也开始公开赞扬这位“明日之星”。2004年9月,本·拉登通过阿拉伯半岛电视台发布视频,宣布“基地”组织将在伊拉克成立新的分支,而该分支的领袖正是扎卡维:“我要向大家宣布,和我一起参加圣战的兄弟阿布·穆萨布·扎卡维将成为‘基地’组织在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地区的首领,该分支的所有兄弟都要听从他的号令!”

  决战:扎卡维之死 

  进入2015年,扎卡维认为,他与美国的决战时刻已经到来!

  1月,在美国的安排下,伊拉克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大选,扎卡维警告称,他将“用血水清洗每条街道”。虽然扎卡维只发动了几次影响不大的暴力袭击,但他却成功动用自己的影响力,让伊拉克大多数逊尼派民众在投票当天选择呆在家里:在扎卡维大本营所在地安巴尔省,逊尼派民众的投票率只有2%。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认为,是时候该与扎卡维进行终极一战了。他们为扎卡维找来的对手是美军特种作战专家--时年48岁的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准将。经过不断搜查和审讯,麦克里斯特尔逐渐弄清扎卡维招募伊拉克境外自杀式爆炸袭击者的主要流程:通常,扎卡维的手下会首先发布招募视频,并在视频中留下电子邮箱。在通过邮箱与志愿者进行一系列联系和试探后,扎卡维的手下会要求志愿者前往叙利亚,然后让后者徒步穿越危险的叙伊边境。在进入伊拉克后,扎卡维的手下会夺走志愿者所有的随身钱财物品,并将其关入训练营中进行训练,“当志愿者再次看到鲜活的伊拉克人时,也就是他们杀人的时候”另外,麦克里斯特尔还了解到,扎卡维集团主要从叙利亚边境小镇加伊姆获取补给,然后将其运往三个方向:南部的逊尼派据点安巴尔省、北部的摩苏尔,以及巴格达东北部的多民族聚集区巴古拜。

  伴随着审讯的深入,麦克里斯特尔逐渐弄清扎卡维团伙的组织程序,并抓捕了数百名团伙成员,“在扎卡维身边的21位重要成员中,有20位被美军杀死或捕获”。但令他沮丧的是,“几乎没有人知道扎卡维的具体住所。扎卡维从来不使用手机,而且经常变换住所”。在一次搜查中,麦克里斯特尔的部队“离扎卡维睡觉的地方仅有45米左右的距离”,但扎卡维还是在当地居民的协助下成功逃脱了。

  就在麦克里斯特尔步步紧逼之际,扎卡维也开始主动出击,这一次他选择的突破口是自己的祖国约旦。2005年11月,35岁的未婚逊尼派女子丽莎瓦与之前并不认识的伊拉克老乡阿里假扮成夫妻,“前往约旦治疗不孕不育症”。一年前,丽莎瓦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夫(同为“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成员)被美军杀害。根据逊尼派的传统,丽莎瓦必须要为被杀害的家庭成员报仇。扎卡维给这对“夫妻”下达的任务是,前往约旦首都安曼的拉迪逊酒店“杀死那里的美国和以色列情报官员”。但当到达拉迪逊酒店时,丽莎瓦傻眼了:她看到的是一场约旦人举行的婚礼。阿里毫不犹豫地引爆了自己身上的炸药,而丽莎瓦却因为爆炸装置安装不当,最终没能引爆装置,并在几天后被捕。这次恐怖袭击最终导致56名无辜平民死亡,300多人受伤,死者中还有很多“长得像天使一般的孩子”。

  这是约旦的“9·11”! 

  扎卡维这次残暴的行动最终让他走向坟墓:约旦开始将扎卡维视为国家公敌,并主动向美国提供追捕扎卡维的线索;原先痛恨美国人的伊拉克人开始将仇恨转向越来越暴戾的扎卡维,他们甚至开始主动向美国人提供关于“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的情报;更令扎卡维郁闷的是,“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赫里公开对扎卡维的做法提出质疑:“扎卡维血腥的做法开始破坏’基地‘组织与穆斯林之间的关系。扎卡维杀害美国和伊拉克士兵的做法无可厚非,但针对什叶派清真寺的汽车炸弹袭击、针对普通平民的杀戮,以及残忍的杀人视频正在传递错误的信号。这些做法不会激励普通的穆斯林,相反会让他们感到恶心!”在随后的岁月里,“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之间还将爆发更为激烈的“主义之争”!

  2006年,麦克里斯特尔开始向扎卡维发动致命一击。

  这年春天,美军在对一个叫约苏菲亚的伊拉克小镇进行搜索时,逮捕了一位名叫穆巴西亚的人。让美军感到意外的是,穆巴西亚说着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并声称自己无罪,要求美军尽快将其释放回家。5月,约旦国家情报总局向美军提供情报称,穆巴西亚之前曾数次前往约旦,并且似乎与安曼恐怖爆炸案的女凶手丽莎瓦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军随后重新提审穆巴西亚,后者最终向美军交代了八页纸的信息。穆巴西亚坦言,在马克迪西之后,扎卡维新找了个名叫阿布·拉赫曼的精神导师,此人住在巴格达,双方每十天左右就会见一次面。

  在得到这一重要情报后,美军开始24小时监视拉赫曼的一举一动。2006年6月7日,美军发现,拉赫曼的专车一反常态,一早便驶离巴格达。为躲避跟踪,拉赫曼的专车几经迂回,最终驶入迪亚拉省的个名叫希布希布的小村庄内。拉赫曼随后在一名侍从的带领下,进入一栋绿树环绕的两层小楼内。麦克里斯特尔的助手告诉他:“我不能确认屋内人就是扎卡维,但不管是谁,都比我们之前杀掉的人更重要!”17时许,麦克里斯特尔下令在附近巡逻的两架F-16战机飞往小楼方向。18时,麦克里斯特尔下达打击指令。F-16战机随后向小楼投掷了两枚GBU-12炸弹。当美军特种作战分队20分钟后赶到现场时,他们从废墟中将奄奄一息的扎卡维创出。19时许,扎卡维因伤势过重身亡。当看到尸体时,麦克里斯特尔问副手是否确认此人就是扎卡维。副手指了指扎卡维胸前那块辨识度极高的伤疤,说道:“我确定!”

  扎卡维死后,在麦克里斯特尔和继任者麦克雷文的领导下,美军对扎卡维的余党进行了疯狂的“地毯式”追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从2007年起,驻伊美军士兵和遭自杀式爆炸袭击身亡的伊拉克平民人数显著下降。200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迈克尔·海登宣布:“扎卡维领导的‘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已经‘接近战略失败’。”驻阿美军高层此时也自信满满地表示:“我们不再是他们喜欢的猎物,而是变成了他们害怕的梦魇!”

  在美国人看来,扎卡维的恐怖帝国已经和他一道,寿终正寝了……

  “伊斯兰国”成长史:今生篇 

  胡文翰  滕学平

  在扎卡维死后,他的恐怖帝国开始沉寂。但在五年之后,伴随着叙利亚局势的不断恶化,巴格达迪重拾扎卡维未竞的事业,经过不断扩张,建立起一个让西方和阿拉伯世界更加畏惧和头疼的恐怖帝国——“伊斯兰国”。

  衣钵:“学霸”巴格达迪 

  如果美国没有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话,“学霸”巴格达迪可能永远不会继承扎卡维的“衣钵”,而是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1971年6月29日出生于伊拉克一个“先知穆罕默德直系”的逊尼派家庭。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巴格达迪曾参加过伊拉克军队,但并没有立下什么像样的战功。战争结束后,他前往巴格达求学,并展现出对伊斯兰教经典著作惊人的理解力。据家人和朋友回忆,“安静的美男子”巴格达迪总是将自己宅在家里、清真寺或学校的宿舍里,潜心研究伊斯兰教。2003年3月20日,美国入侵伊拉克,正在读神学博士的巴格达迪决定投笔从戎,加入反抗美军的伊拉克游击队。2004年初,巴格达迪被捕,并被关入有“魔鬼监狱”之称的布卡营监狱。

  和扎卡维类似,监狱成为了巴格达迪的“福地”。“在布卡营这所‘圣战’分子大学中,巴格达迪无疑是最好的学生。”在狱中,神学博士巴格达迪凭借对伊斯兰教法精彩的解读,赢得了其他狱友,甚至是监狱管理人员的尊重,他甚至开始负责每天带领其他囚犯祷告。另外,他还在狱中结识了一些重要的伙伴,其中包括日后成为他副手和发言人的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纳尼。由于在监狱中表现良好,巴格达迪于当年12月被美国人提前释放。对于美国人的“善意”,巴格达迪也铭记于心:“此时,他已经埋下对美国人仇恨的种子。”

  出狱后的巴格达迪表面上继续上学,并于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暗地里却加入了扎卡维的“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扎卡维在世时,巴格达迪“只是一个无名之辈,很多组织内部人员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扎卡维之死却给了巴格达迪新的机遇:此时“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军心大乱,之前投靠扎卡维的前萨达姆军队逊尼派军官最终掌握了政权。他们成立了“国土在沙漠里”的“伊拉克伊斯兰国”,并希望通过伊斯兰教法来管理这个“国家”。但是,这帮“没文化的人”对伊斯兰教法完全是一知半解,他们迫切需要一个精通伊斯兰教法的人来协助他们。

  巴格达迪无疑是最理想的人选。

  此后,巴格达迪迅速在“伊拉克伊斯兰国”内蹿红,先后担任阿尔卡马镇伊斯兰教法官员和安巴尔省伊斯兰教法官员。到2010年初的时候,巴格达迪被任命为整个“国家”的伊斯兰教法官员,成为该“国”仅次于首领和“战争部长”的第三号人物。当年4月18日,美国人再次给巴格达迪送上了一份“大礼”:美军当天空袭了位于提克里克的一处民宅,将“伊拉克伊斯兰国”的头号和二号人物炸死。自此,巴格达迪开始成为这个“国家”名义上的统治者。

  巴格达迪很快发现,与阐释伊斯兰教法相比,管理“伊拉克伊斯兰国”要困难的多。之前曾在阿富汗等地参加过“圣战”的扎卡维旧部和投靠扎卡维的“新锐派”极端分子之间貌合神离;美军和伊军的围剿行动在步步紧逼,并且没有放松的迹象;曾经拥护扎卡维的安巴尔省居民因不堪扎卡维生前的种种极端举动,在扎卡维死后爆发了“安巴尔觉醒”,与“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以及后来的“伊拉克伊斯兰国”决裂,并主动向美军和伊军提供前者的行动线索;最令巴格达迪不安的是,“伊拉克伊斯兰国”内部似乎对这个“书生气太重”的领导人信心不足。

  巴格达迪的领导地位岌岌可危,“伊拉克伊斯兰国”岌岌可危……

  值此危难关头,“新锐派”领袖、前伊拉克军队少校军官萨米尔·卡里法维向巴格达迪伸出援手,他主动请缨,担任巴格达迪的副手,从而稳住了军心。与此同时,巴格达迪也注重化知识为优势,一方面引经据典,为每次残忍的恐怖行动披上宗教的外衣,另一方面则不断包装自己,“按照真主安拉的指示”,担任“伊拉克伊斯兰国”的“哈里发”,对“伊拉克伊斯兰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穆斯林发号施令:另外,与“先师”扎卡维一样,巴格达迪有着远大的抱负:他要超越国家的界限,在整个中东乃至更大的地方,用伊斯兰教法统治所有的穆斯林。而与“先师”扎卡维不同的是,巴格达迪知道,这一宏大的理想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完成,不能操之过急。与激进的扎卡维相比,巴格达迪是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巴格达迪知道,腹背受敌的伊拉克不可能燃起革命的“燎原之火”,他将下一个战场瞄向战火纷飞的叙利亚。

  转折:叙利亚“借尸还魂” 

  2011年初,叙利亚开始爆发小规模的内部冲突,并最终演变成政府军与反对派之间的内战。到2011年年中的时候,反对派已经控制了叙利亚约1/3的国土,叙利亚国内陷入一片混乱。此时,巴格达迪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机会”,派遣“由阿布·穆罕默德·朱拉尼领导的不到10名‘伊拉克伊斯兰国’成员,穿越伊叙边境漫长的沙漠,来到叙利亚境内。”在那里,这些“伊拉克伊斯兰国”成员与从叙利亚监狱释放的扎卡维旧部(巴沙尔政府在叙利亚内战爆发后曾宣布大赦天下,释放了部分伊斯兰极端分子)会合。根据巴格达迪的指示,朱拉尼等人要在叙利亚建立“伊拉克伊斯兰国”分支,以打击巴沙尔政府为名,不断充实壮大队伍。当朱拉尼到达叙利亚后,他发现这里和九年前扎卡维去的伊拉克一样:“处处可见暴力事件发生,街上毫无法制可言,人们可以随意拿着武器在街上行走。”但与九年前的伊拉克不同的是,“在这里不用担心美军会从天而降。”

  经过近半年的筹划,2012年1月24日,朱拉尼等人在网上宣布成立“大叙利亚人民支援阵线”(又称“努斯拉阵线”)组织,并号召世界上所有穆斯林前往叙利亚参战:“我们听到了(叙利亚人民的)求救声,除了施以援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对于受到极端宗教思想盅惑的其他国家穆斯林来说,朱拉尼的“召唤”无疑是具有煽动性的:“在很多穆斯林甚至中东国家看来,巴沙尔是叙利亚的症结所在,而‘努斯拉阵线’等反对派则是解决之道!”

  为招募更多的人员参战,“努斯拉阵线”在官方“推特”和“脸书”账号上,对全球穆斯林如何进入叙利亚作战、以及着装和随身物品作出规范。数以千计的沙特、利比亚和突尼斯等国极端宗教分子开始借道土耳其,进入叙利亚境内加入“努斯拉阵线”。更令外界担忧的是,在加入“努斯拉阵线”的大军中,不仅有之前已经名扬天下的恐怖分子,还包括“数以千计、来自欧洲的年轻人,他们大多为穆斯林,且没有犯罪记录,可以自由穿梭于欧盟和北美,进可以在叙利亚作战,退则可以回到欧盟和北美实施暴恐袭击”。

  与此同时,许多人出于教派争端的原因为“努斯拉阵线”“捐金银、钱财和补给品”。在科威特,一位名叫哈贾吉·阿吉米的祷告领袖在“推特”上发动了约25万追随者向“努斯拉阵线”捐款,还有支持者通过在“推特”上卖豪车和游艇等,进行募捐。一些自称“天使投资人”的富豪甚至直接飞到叙利亚,赶赴战场将整箱整箱的现金捐给“努斯拉阵线”组织。中东一些国家,甚至包括美国的亲密盟友卡塔尔和科威特,也通过秘密渠道进行捐款。另外,土耳其和部分波斯湾国家选择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这其中有部分也落入“努斯拉阵线”手中。

  就在“努斯拉阵线”在叙利亚不断壮大之际,巴格达迪也开始为进军叙利亚做准备。他命令“伊拉克伊斯兰国”不满30岁的极端分子、热衷于模仿扎卡维的阿布·瓦希布扫清伊拉克进军叙利亚路上的一切障碍。瓦希布明白:“巴格达迪是在让他控制从安巴尔省到叙利亚边境的高速公路。”而瓦希布决定用“最扎卡维的方式”来完成这一任务。2013年春,“伊拉克伊斯兰国”成员在网上发布一段视频。视频中,瓦希布在这条沙漠高速公路上处决了3名叙利亚什叶派穆斯林,根据视频内容,这3名叙利亚卡车司机原本计划通过这条高速公路进入伊拉克,却在中途被瓦希布等人绑架。在处决完3人后,瓦希布在视频中说道:“这条国际高速公路现在属于‘伊拉克伊斯兰国’!”

  新生:进军拉卡 

  2013年4月9日,巴格达迪在一家伊斯兰网站上发布了一段21分钟长的视频。在视频中,巴格达迪宣称,作为“伊拉克伊斯兰国”的一个分支,“努斯拉阵线”自即日起正式与“伊拉克伊斯兰国”合并为“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简称“伊斯兰国”)。巴格达迪的宣言不仅震惊了整个世界,还激怒了“努斯拉阵线”的领袖、巴格达迪的前下属朱拉尼,因为巴格达迪在宣布合并之前,根本没有和朱拉尼商量。2天后,朱拉尼发布视频称:“‘努斯拉阵线’的旗帜将继续飘扬下去!”与此同时,朱拉尼还要求“基地”组织的现任领袖扎瓦赫里为其主持公道。扎瓦赫里随后于当年6月9日发表公开信,责备巴格达迪在未经他授权的情况下私自作出合并决定,并命令巴格达迪中止合并进程。作为惩罚,巴格达迪在未来一年内将不再担任“伊拉克伊斯兰国”领袖,一年后,扎瓦赫里将根据巴格达迪在一年期间的表现,决定是否由其继续担任“伊拉克伊斯兰国”领袖。与此同时,扎瓦赫里还决定派自己的特使阿布·卡利德·苏里前往叙利亚,为双方调解。

  和扎卡维一样,巴格达迪选择无视扎瓦赫里的决定。他宣布自己“只听从真主安拉的号令,合并继续有效”,并继续以“伊斯兰国”首领的名义发号施令。而前往叙利亚调停的扎瓦赫里特使苏里,几个月后却在阿勒颇被不明武装分子杀害。虽然没有组织宣称对这一事件负责,但自此之后,“‘基地’组织拒绝与‘伊斯兰国’有任何来往。扎瓦赫里不仅首次让自己的人与‘伊斯兰国’划清界限,还要求他们积极反对后者所开展的行动。”但此时的巴格达迪根本不会在乎扎瓦赫里的批评和威胁,下一步,他决定亲自前往叙利亚建立真正的“伊斯兰国”。

  在叙利亚“真正的战斗”打响之前,巴格达迪决定先做三件事情。一是完善“伊斯兰国”的“政府体系”。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巴格达迪为“这个真正的政府”任命了地方政府首长、伊斯兰教法领袖以及军事指挥官。巴格达迪还为“伊斯兰国”设立了分管社会媒体、后勤、财政、训练、人员招募的部门,并成立一个专门执行自杀式任务的机构。二是在伊拉克制造新一轮的恐怖浪潮。“伊斯兰国”的自杀式袭击者前往无辜平民聚集的体育场、清真寺、咖啡厅、集市,甚至是小学,“爆炸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数甚至比扎卡维时期还要多!”三是执行“摧毁大门”行动。“伊斯兰国”成员接连对伊拉克各个大型监狱发动攻击,释放了大量被囚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其中仅阿布格莱布监狱就有约500名扎卡维旧部。这些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囚犯,加上之前已经占据叙利亚东部和北部城镇和村庄的“伊斯兰国”“先头部队”,构成了巴格达迪的“胜利之师”。“伊斯兰国”所到之处,当地人一般有三种选择:加入“伊斯兰国”武装、离开自己的家园或者抵抗。如遇抵抗,“伊斯兰国”会毫不犹豫地将抵抗分子杀害。

  巴格达迪知道,“伊斯兰国”需要在叙利亚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据点,而他将目光瞄向叙利亚中北部城市、拉卡省省会拉卡。2013年夏,“伊斯兰国”军队打败了此前盘踞在此地的“叙利亚自由军”武装,成为了这座22万人口城市新的主人。拉卡城的居民也成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体验“伊斯兰国”管控下生活的人们。

  根据拉卡城一位名叫阿布·伊布拉西姆的年轻人的回忆:“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进入拉卡后很快恢复了社会秩序,他们将市中心广场更名为“自由广场”,在市政府门前升起了黑旗(黑旗最早出自于《默罕默德言行录》的一段话:“长发长须的勇士们将从东方走来,他们手擎着黑旗……”“伊斯兰国”因该典故将黑旗定为“国旗”。)并宣布将拉卡定为“伊斯兰国”首都。“伊斯兰国”武装分子随后破坏了拉卡市的三座教堂和一座什叶派清真寺,将办公楼的墙壁涂成黑色。“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还制定了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城内居民禁止吸烟和饮酒,不允许播放西方音乐或卖西式的休闲服装,每家每户每天都要关门进行祷告。个人穿着和举止必须要得体,女人在外出时要将全身包裹严实。视情节轻重,违反“伊斯兰国”管理规定的个人将受到从公开训斥、罚款、鞭刑到死刑等不同程度的惩罚,为了以儆效尤,鞭刑和死刑会在民众聚集的“自由广场”执行。“我曾看到有两个未婚男女因为同坐在一张公园座椅上而遭到了鞭打。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做任何事,无论是做生意、停车还是倒垃圾,都有可能被罚款。有时一周内甚至会在中心广场执行五次死刑!”

  “伊斯兰国”对待孩子的方式更为触目惊心。在进入拉卡城之后,他们废除了学校之前的所有课程,取而代之的则是宗教学习。城内数以百计的孤儿则被转移到名为“扎卡维营”的军事训练营内,参加射击和自杀式袭击训练。城内不时会有由孩子们组成的军事方阵走过,“他们抱着枪,穿着完全不合身的大号军服。”“伊斯兰国”还经常在“推特”账号上发布孩子们在“扎卡维营”训练的场景。在有些画面中,“训练人员在指导孩子们向囚犯射击”。用伊布拉西姆的话说,“伊斯兰国”之所以如此重视“青训”工作,是为了“将孩子们洗脑,使其未来成为‘伊斯兰国’的死忠,为‘伊斯兰国’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进军拉卡后仅仅数月,“伊斯兰国”武装的数量就达到了一万余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欧洲、北美和中东50多个国家涌入叙利亚的狂势极端分子。拉卡很快成了一个“国际大都市”:“这里有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有伊拉克人、埃及人,有土耳其人、巴基斯坦人,甚至还有英国人和法国人。这简直就是一场‘使命召唤’游戏的现实版。”随着时间的流逝,“努斯拉阵线”和“叙利亚自由军”等其他叙利亚反对派很快发现,自己在与“伊斯兰国”的人员招募竞赛中完全处于下风:“这不仅是因为‘伊斯兰国’能够支付更高的薪水,还因为他们宣称要为比叙利亚更广阔的区域而战。”

  反攻:杀回伊拉克 

  在叙利亚一年的厉兵秣马后,巴格达迪准备对伊拉克发动反攻,而在此之前,他要先弥补扎卡维身前在伊拉克犯下的错误。

  在评价扎卡维之死时,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迈克尔·福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扎卡维的错误在于,他借助安巴尔省各(逊尼派)部落势力起家,却没有为他们谋得真正的福利,他滥用后者给他提供的权力,最终导致双方反目。”与扎卡维不同,“耐心而又富有战略眼光”的巴格达迪开始修复与安巴尔省各逊尼派部落的关系,与此同时,伊拉克的什叶派政府从2012年开始不断侵蚀逊尼派的利益,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逊尼派开始认识到,与嗜杀的约旦人扎卡维不同,伊拉克“老乡”巴格达迪“不是恐怖分子,他是一名逊尼派人士,他所做的是捍卫1500万逊尼派的利益。而那些现在正在统治我们的人才是小偷和流氓”!最终,安巴尔省的逊尼派部落选择与巴格达迪结盟。

  2014年初,在当地逊尼派的协助下,“伊斯兰国”重新夺取安巴尔省大部分地区。“伊斯兰国”武装分子随后将曾与美军合作的苏菜曼酋长一家洗劫一空。苏莱曼事后无奈地表示:“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时候,美国人和我们一道。但现在我感觉自己被美国人抛弃了。”2014年6月5日,“伊斯兰国”武装开始向巴格达迪的故乡萨马拉发动进攻,并于数小时后占领该城的政府办公楼。与此同时,1500名“伊斯兰国”精锐部队向伊拉克军事重镇摩苏尔发动攻击,防守摩苏尔的是号称25000人(实际上只有10000人)的伊拉克军队,伊军的一个营长事后回忆称:“我们整个营才有一挺机关枪,而当‘伊斯兰国’武装分子6日向我们的阵地发起冲锋时,我看到他们每人手里都有一挺机关枪!”其实,更为劲爆的场面还在后面,6日16时30分,“伊斯兰国”武装分子驾驶着一辆装满炸药的卡车撞向伊军指挥部所在地摩苏尔酒店,炸死了多名伊军高级指挥官,“爆炸的响声让整个摩苏尔城都在震动!”经过4天的攻击,6月10日中午,“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控制了摩苏尔空军基地和城内大部分地区,他们随后将银行洗劫一空,抢走了摩苏尔空军基地内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美式武器装备,释放了摩苏尔监狱内的逊尼派囚犯,并集体处决了其他670名什叶派、库尔德和基督教囚犯。自此,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彻底沦入“伊斯兰国”手中。

  尽管伊军随后竭尽全力保住了首都巴格达,但还是无法阻止“伊斯兰国”向伊拉克其他地区扩张。到6月底的时候,“伊斯兰国”已经控制了从叙利亚西部到伊拉克中部的广大地区,其“领土”面积甚至超过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总和。巴格达迪的军队当时已控制了大量的油井、医院、大学、军事基地、工厂和银行,外界估计上述设施的净资产可达5亿美元。

  在反攻完成之后,巴格达迪认为,“登基”的时机已经成熟。2014年7月4日,摩苏尔大清真寺,巴格达迪第一次以“伊斯兰国…’哈里发”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他对着自己的“臣民”激昂地说道,全世界所有虔诚的穆斯林都要听从他的指挥,在他的带领下,“伊斯兰国”将建立一个崭新的国际秩序:“你们要知道,你们是地区的守护者,伊斯兰领土的捍卫者。你们将进行一场史诗般的战争。你们要用自己的鲜血解放那些囚禁在无知之门内的穆斯林。所以,准备好你的武器,带上你的虔诚之心,用心去理解可兰经,用行为去践行可兰经。这是我的建议,如果你们采纳的话,你们将占领罗马,征服世界!”

  尾声:新的决战开始…… 

  美国人此时才发现,“伊斯兰国”的燎原之火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巴格达迪和他的随从们正装扮成“长发长须的黑衣战士”,“手擎着黑旗,从东方走来,”与新“十字军”进行战斗,正在建立一个全新的、以伊斯兰教法为准绳的地区秩序。

  2014年2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帕告诉美国总统奥巴马:“他们(‘伊斯兰国’)注重汲取自己之前失败的原因,因而现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他们有着长远的眼光,已经开始为未来几十年作规划。”2014年7月,当目睹伊拉克军队的溃败后,美军开始阻击“伊斯兰国”的进攻行动。2014年9月,美国正式对“伊斯兰国”宣战。随后,约旦、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也陆续对“伊斯兰国”宣战……

  2014年12月24日,约旦皇家空军飞行员穆塔斯·卡萨斯比在驾驶F-16战机空袭拉卡城周边的“伊斯兰国”目标时,飞机发生事故,卡萨斯比随后跳伞逃生,但不幸被“伊斯兰国”抓住。随后,“伊斯兰国”向约旦提出了许多条件,其中一个尤为耐人寻味:

  “我们想要回我们的姐姐--萨基达!”

  萨基达就是制造约旦安曼爆炸案的女凶手、有着“扎卡维的女人”之称的丽莎瓦!时年45岁的丽莎瓦正被关押在约旦首都安曼的一家女子监狱内。约旦高层明白,“伊斯兰国”试图通过这一举动来向过去致敬、向“先师”致敬:“他们试图追寻‘伊斯兰国’的起源,追忆那个名叫扎卡维的恐怖分子。”

  约旦国内开始为营救卡萨斯比做各种努力,甚至连扎卡维最早的精神导师、已经“隐退江湖”的马克迪西也试图与巴格达迪的副手阿德纳尼联系,劝说双方讲和。然而,在卡萨斯比被俘后第9天,“伊斯兰国”还是公布了一段令人震惊的视频:视频中的卡萨斯比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身上被浇了汽油,随后,一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用火把点燃了卡萨斯比身上的汽油,卡萨斯比在痛苦的嚎叫中被活活烧死。

  在伊斯兰教中,“只有神才能用火惩罚人类!”

  在视频公布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立刻宣布处决丽莎瓦,并要求约旦皇家空军对“伊斯兰国”发动真正的战争:“我们发动这场战争是为了捍卫我们的信仰、价值观和人道主义准则。这些罪犯(‘伊斯兰国’)的藏身之所将受到我们猛烈的打击!”

  与巴格达迪一样熟知伊斯兰教经典的马克迪西明白,与之前的扎卡维一样,巴格达迪又开始了这一组织“杀戮的传统”。尽管巴格达迪比扎卡维更加可怕,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始终都没有弄清楚伊斯兰教到底是什么。”

  这是扎卡维和巴格达迪的悲剧,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伊斯兰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肆虐,现在是巴黎,下一站是伦敦、华盛顿还是……

  打击“伊斯兰国”国家的名单在不断拉长,现在是俄罗斯,以后还有……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