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视角
法国:恐袭催化多重风险

作者:李明 文章来源:《环球》 2016年第19期 时间:2016-09-27

  恐袭造成法国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抬头,社会加剧撕裂,极右翼势力加速上升趋势,冲击法国主流政治生态。

  《环球》杂志记者/李明

  法国近年来高调干预中东事务,追随美国武装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使得法国成为极端组织和恐怖分子的重点报复对象。

  2015年1月以来,法国发生多起严重恐怖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安全风险骤然提升,对法国政治生态等一系列问题产生深远影响。

  系列恐袭的多名参与者曾受到法国情报部门监视,但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防范。负责调查2015年1月和11月巴黎恐袭事件的法国议会调查委员会指出,法国在恐袭情报和防范上“完全失败”。

  从目前来看,法国未来发生大规模恐袭的风险依然存在。据法国政府统计,有上千名法国公民前往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参战,他们当中一部分已经回国,有可能在未来数年内隐姓埋名,而在某一时刻“死灰复燃”。同时,法国本土也有滋生暴恐的社会土壤。

  2016年6月,英国外交和英联邦事务部将英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德国、土耳其和俄罗斯列入发生恐袭风险最高的国家名单。

  政治风险:社会撕裂加剧,政治生态恐变 

  恐袭造成法国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抬头,社会加剧撕裂,极右翼势力加速上升趋势,冲击法国主流政治生态。

  在2002年法国总统大选中,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候选人让-玛丽·勒庞曾经意外进入第二轮投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主张排外、反移民、反全球化的国民阵线仍是边缘政党,难以影响法国政坛。

  如今形势不同了。全球化、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贫富差距拉大、移民融入难等问题逐渐动摇了法国选民对传统政党和政治的信任。他们期待着改变,他们通过把选票投给国民阵线来发泄他们的不满情绪。

  2015年以来的难民危机和系列恐袭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进一步加速了法国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抬头。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国民阵线已成为法国左右两大政党派系之外的第三大政治势力。民调显示,国民阵线现任主席、让-玛丽·勒庞的女儿马琳娜·勒庞很有可能进入2017年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

  瓦尔斯曾发出警告,国民阵线有可能赢得2017年的总统大选。如果那样的话,对法国是个灾难,因为国民阵线的施政纲领包括退出欧元区、退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左右政党派系能否在2017年总统选举中展开合作,阻挡马琳娜·勒庞冲击总统宝座?不好说。国民阵线就一定能够动摇法国主流政治的根本?同样不好说。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传统政党派系和社会主流必须团结起来,采取真正的行动,改变社会现状,唯此,才有可能扭转极右翼势力不断上升的势头。

  经济风险:英“脱欧”波及,复苏仍乏力 

  法国总统奥朗德指出,英国退出欧盟将会产生连带影响,波及市场、金融贸易,法国和英国的经济、外交发展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英国“脱欧”将给经济金融环境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法国经济增长未来两年内将放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将从2016年的1.5%降至2017年的1.25%。

  英国“脱欧”将影响英国与欧盟的贸易。在欧盟成员国中,法国所受影响相对较轻,风险可控,因为法国对英出口额仅占法国GDP的2%,而比利时、荷兰等国的比例达7%。

  英国“脱欧”还将给重大投资领域带来影响。2016年7月底,英国政府出人意料地宣布将对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的C项目再度评估,暂时不会签署相关协议。

  英国政府的决定引发诸多猜测。有理由相信,英国新政府近期首要任务是处理退出欧盟事宜,并不急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当然,也不能排除英国将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投资与法英经贸谈判相关联的可能。

  根据《里斯本条约》第50条,英国退出欧盟有两年过渡期,双方将在过渡期就经贸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谈判并达成协议。

  难民风险:负担加重,仍有隐患 

  巴黎恐袭发生后,奥朗德重申,法国将在未来两年内接纳3万名难民,而且将对难民身份严加核查,以减少安全风险。

  不过,有民调显示,55%的法国人反对放宽接收难民的政策。反对首先源于他们对安全的担忧。发生在2015年11月的巴黎恐袭事件中,一些参与者利用难民身份潜入欧洲。

  部分民众也对法国的安置能力产生怀疑。他们认为,法国当前需要处理反恐、安全、失业、吸引外资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难题,没有精力和财力来接收、安置难民。况且,更多难民的到来,意味着法国的接收负担进一步加重,他们的生活进一步受到干扰。

  加来位于法国西北部,与英国隔英吉利海峡相望。加来附近有一处难民营,聚居着约4000名难民,他们主要来自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和阿富汗。他们当中一些人试图闯入连接英国和法国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藏身前往英国的货车,伺机偷渡到英国。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这个难民营由帐篷区发展成为拥有餐厅和商店的“迷你城镇”,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干扰。当地政府希望迁走一部分难民,逐步拆除难民营,但遭到抵抗。

  加来难民营反映出法国接收难民面临的困境。

  尽管如此,官方仍为难民政策辩解。法国经济部长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说,如果做得好,也许是一次经济机遇,既体现尊严,也可能从中发现一些人才。

  马克龙也许想把难民政策与移民政策联系起来。但实际上,法国的移民政策也饱受诟病。

  法国移民政策采取独特的“共和模式”,以制度化方式弱化移民的族群意识,以国家地域为中心,强调基于“个人-政府”契约的公民身份带来的共同性,以此同化外来族群,而不是突出族群的多元化特征。

  “共和模式”曾帮助法国吸收不少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却无法同化二战后从中东、北非来的移民,反而受到语言、宗教和文化差异上的挑战。

  在“共和模式”移民政策下,法国没能推动多元文化共生发展。这样反而加深了族群对立。

  法国政府一份报告指出:“移民融入政策一直是一种愿望,或一个遗憾,而不是现实。”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