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线
作者:邢贲思
时间:2011-07-04
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线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邢贲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重温党史,必须把握它的主线,只有这样,才能理清党史的基本脉络,使我们对党史的认识上升到规律性的高度。党史中有若干重大历史节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可以概括为:实现三大革命转变,形成两大理论成果。三大革命转变就是: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时期转变;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转变;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转变。两大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握了这些历史节点,也就把握了党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一
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下,国家积弱积贫,人民生活困窘。近代以来多少有识之士谋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无结果,因为他们虽有良好愿望,却找不到实现这一愿望的正确道路。十月革命的炮响,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作出了走俄国人的路的历史性抉择,他们是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
毛泽东同志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解决了如何走俄国人的路的问题,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同志指出:由于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因此,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个革命只能由无产阶级领导,而不能由资产阶级领导;这个革命不同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式民主革命,而是新式民主革命;这个革命不能走通过中心城市起义引发革命高涨的欧洲式革命老路,而是要紧紧依靠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个革命由于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互相衔接,并不存在鸿沟。依靠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以这一理论为依据确立的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党战胜了强大的反动势力,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我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是在生产力很落后、整个经济起点很低的情况下,开始新中国的建设的。这时的中国虽已不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也决不可能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完成过渡时期的任务,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关键是要搞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场把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引向社会主义的所有制革命。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在不长时间里,我们完成了三大改造,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改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我们党也走过弯路,犯过错误,甚至犯过像发动“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但这是历史曲折发展中的支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把一个原来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改变成为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才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主流。
三
在经历了“文革”这场灾难之后,广大人民群众急切盼望党能够彻底扭转十年动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出现重大转机,但这一愿望遇到了阻碍。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国内外形势要求党对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迅速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选择。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拨乱反正,开拓进取,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我围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突破性成就。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组成,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组成部分虽面临的历史课题不同,理论内容也各有所侧重,但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这就是始终强调发展和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把发展放在一个突出位置,是由中国现阶段的历史方位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目前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考虑一切问题都要以此为出发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社会生产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解决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经济建设是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邓小平同志不仅从理论上分析了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还拟定了分几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
发展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江泽民同志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而且是第二个代表提了出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问题同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使命联系了起来,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不仅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处在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情况入手,针对我国发展虽速度较快,但尚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形成“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作了重要概括,他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当代中国经济、跋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邓小乎同志指出,在我国虽已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还存在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只有通过改革破除这种旧体制,才能解放生产力,使之有一个大的发展。改革虽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但就其对旧体制破除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是一次革命。经过对我国实践经验的认真总结,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在提出改革的同时,针对我国长期存在封闭半封闭状态,邓小平同志还提出对外开放,并把它确定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改革开放思想为后来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所继承和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把邓小平同志以市场取向为目标的改革思路进一步具体化了。江泽民同志还带领全党采取上系列重要措施,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并领导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取得了对外开放的新胜利。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问题上的创新,突出表现在把体制改革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深化改革,努力形成上套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我国近年来多个领域改革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由于长期存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重视,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实现这种转变,不仅要改变发展思路,而且要调整经济结构,破除各种体制和机制障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作为整个“十二五”规划的总纲,这也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在对外开放方面,“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原则,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9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推进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壮丽史诗。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把它作为一项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下来,并加以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十分丰富,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