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探讨
江苏“两个率先”的探索实践与启示

作者: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时间:2011-07-27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不懈奋斗,不断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90年,是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90年。坚持从国情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江苏人民牢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要求江苏率先发展的殷切期望,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区域性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向着“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以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5.8%的人口规模,创造了超过全国10%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280亿美元,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18元。

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历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12月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目标,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率先实现总体小康阶段。这一阶段,江苏率先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家庭经济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外向型经济快速兴起。乘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东风,体制改革深化、经济发展加速,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嬗变。上世纪90年代前期,按照国家统计局1991年标准,江苏率先实现总体小康。

第二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党的十六大前:巩固提升总体小康水平阶段。这一阶段,江苏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突飞猛进、形成特色,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活力增强、城乡一体化互动推进。江苏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和多元所有制结构的历史性转变。

第三阶段,从党的十六大召开到党的十七大之前: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取得重大突破阶段。这一阶段,江苏城市化由小城镇为主的分散模式向中心城市发展为主的集约模式转变;外向型经济由全面引进向注重引进大项目、增强集聚效应转变。同时,抓住国际资本向长三角转移机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掀起高潮。2003年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正式作出“两个率先”重大决定,在全国率先制定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条综合指标体系。2006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今后五年奋斗目标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基本达到十六大提出的“六个更加”、“一个惠及”要求。到2007年,按照省定全面小康标准,苏南五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以市为单位全部达标。

第四阶段,党的十七大召开至今:努力走出一条以科学发展为特征的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之路。这一阶段,江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朝着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2007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按照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丰富充实“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目标内涵,完善全面小康综合指标体系。全省各地认真分析本地区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自觉解决发展中不够全面、不够协调的问题。尚未达标的地方,对照新要求和更高标准,加快推进全面小康进程。苏南等已达标的地方,扎实补缺补短,巩固成果、提升水平,并不失时机向基本现代化迈进。

江苏“两个率先”的探索和成就,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示:

“两个率先”之路,是一条跨越发展之路。江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向,抢抓机遇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加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连续实现三大发展跳跃,取得了由农到工、由内到外、由低到高的重大突破。

“两个率先”之路,是一条改革发展之路。江苏坚持不断改革所有制结构,突破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苏南模式”升级发展,涌现出苏州园区经济等一大批热点板块,加速了苏南、苏中、苏北梯度互动协调发展进程。

“两个率先”之路,是一条开放发展之路。江苏坚持融入经济国际化潮流,发挥地处沿海和长三角地理优势,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形成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无锡新区日资和昆山台资高地,与有关国家合作开发建设尼日利亚自由贸易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创造了以开发区建设引领开放型经济的新经验。

“两个率先”之路,是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江苏重视并发挥知识、教育、人才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省、科教兴省战略,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实现“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不断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两个率先”之路,是一条共同发展之路。江苏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发展第一导向,探索共同富裕路径,把发达地区与经济薄弱地区的利益相兼顾,把先富群体与困难群体的利益相结合,把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相统一,把服务大局与增强江苏对全国的贡献相贯通,努力建设“不合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在党90华诞之际,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首过往 ,历程,对江苏“两个率先”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创新价值,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和体验。

—是理论创新价值。区域性率先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江苏的区域性探索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区域发展实际有机结合,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收获着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成果。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实践理念和发展经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

二是制度创新价值。区域性率先发展必须突破不合理的旧框,必然伴随着制度的重设和创新。江苏的区域性实践把政府的公共制度性投入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现代市场体系、财政和金融体制、城乡二元体制等的改革,建立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苏北扶贫开发机制、产学研合作体系、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等社会评价系统,使配套政策不断完善,运行载体更加丰富,绩效评价日趋规范,从而为“两个率先”顺利推进构建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制度平台。

三是文化创新价值。区域性率先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实践,必须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文化支撑。江苏的区域性实践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体化为以“创业创新创优”为鲜明特质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并使之成为“两个率先”的精神支撑,牢固确立起全省人民的共同理想、主流价值观和最大的文化认同;同时,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构建行跋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各类文化产业,有效提升了江苏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四是管理创新价值。区域性率先发展对政府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重大考验,推进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能是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基础。江苏的区域性实践贯彻富民优先、科教优先、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方针,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更高层次上理顺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在全国较早进行公推公选、任前公示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着力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千部队伍,强化了政府公职人员的激励约束,提升了行政效能和服务品质。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