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探讨
高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作者:双传学 文章来源:《红旗文稿》2017/10 时间:2017-05-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在不久前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他再次提出要求,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努力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所在、优势所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一、努力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的伟大思想,全面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今时代交给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

  立足发展着的实践,把握变化中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他们的世界观首先是一种研究方法,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创立马克思主义后,他们坚持直面发展着的实践,把握变化中的时代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成熟。列宁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教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的新篇章,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一伟大征程中,我们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破解这些问题、难题,既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找到现成答案,也不可能盲目照搬国外发展经验,必须从当代中国伟大变革实践出发,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总结经验,从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中提炼出新思想新理论。马克思主义只有立足、扎根21世纪的新实践,才能葆有并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的理论创新传统和非凡的理论创新能力,有能力担当起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重任。20世纪20年代初,一批共产主义政党先后诞生。大浪淘沙,能够幸存至今者,屈指可数;能够屹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伟大之历史作用者,唯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学中有很多秘诀,一个特别重要的秘诀在于拥有深厚的学习和创新传统。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正因为善于学习,中国共产党才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理论创新,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成功的创新型政党。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谁将承担起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重任?历史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中国共产党。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能力已经无可置疑,人们完全坚信它能够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集中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发扬党的理论创新传统,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这套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回应了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大关切。“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科学的思想理论都是蕴含于人民实践之中的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种理论只有顺应人民新期待,回答实践新要求,才能在某种意义上把握时代精神、具有先进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深刻而全面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人民的新期待不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此获得了第一次完整准确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由此也为这个伟大目标愿景的实现指明了科学的发展路径。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推出新的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深刻把握时代变化和治理经验,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一种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模式,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治理、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等重大课题,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思想体系。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归宿。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执行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今年5月14日至15日,我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相关活动,达成270多项成果。其“朋友圈”规模之大、质量之高,超出想象。这些成就都充分证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合乎实践的、行之有效的。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思想体系。它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高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研究阐释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科学体系,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高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必须破除思想迷障 

  高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我们必须与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摆脱思想迷障束缚阻碍,团结一致向前进。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时过境迁论。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70多年前,今天的世界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图用一百多年前的理论来指导今天的实践,无异于“刻舟求剑”。二是历史终结论。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始终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然而,今天的事实已证明马克思主义彻底错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而且有可能是人类历史的最后一种形式。三是实践断裂论。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而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然与马克思恩格斯畅想的社会主义存在本质区别,如果承认今天中国实践的正确性,就必须承认马克思恩格斯所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这些“过时论”实际上都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彻底教条化了,根本不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实质和精髓。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我们必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在实践中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西化、儒化指导思想的错误倾向。中国道路既不是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翻版,也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再版;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模板的套用,也不是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简单模仿。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结晶。这条道路不仅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道路,也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道路。因此,在全面推进当代中国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道路自信,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任何以儒化党、以儒化国或全盘西化的做法,只会葬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指导思想的西化和儒化倾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意味着要狭隘地反对西方文明,更不是拒绝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极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必须坚定理论自信,勇于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各种错误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西方宪政民主、民主社会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等等,借助新媒体广为流传、相互激荡,在广大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消极影响;而意识形态领域的西方思想文化渗透也一直没有停止过。面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如果不能从理论上进行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必然会直接冲击和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甚至会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我们必须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坚定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同各种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首要政治任务落实好,自觉承担起坚持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作者:新华日报社总编辑,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