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探讨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作者:廖晓春 文章来源:《今日中国》(2017年6月8日) 时间:2017-06-08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将其视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将其看作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在我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时期,正是因为坚持了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理论教育,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造社会的强大武器,才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帮助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时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一些消极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事业缺乏责任感,一切“向钱看”,挥霍之风盛行。尤其在党的内部,一些党员干部缺失信仰,以批评和嘲讽马列主义为“时尚”,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没有任何敬畏之心。这些消极的精神状态严重危害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如果任其蔓延,必将造成严重后果。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社会成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来文化,思想更加多元,价值追求也更加多样。受到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冲击,许多人开始动摇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消除这些消极影响,以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引导社会成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奋斗,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洗礼依旧焕发着独特的魅力,为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受时代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避免的有一些与当今社会价值冲突的元素,因此,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育研究思路、方法,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社会成员思想上的消极之处提供新的途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是解决目前社会中存在的歪风邪气的好途径、好方法。 

  从执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更高层面上理解。党的领导包括很多方面,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在政治领导方面,执政党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来将自己的意图贯彻到群众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解释工作以及获取舆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思想领导方面,包括思想和理论建设,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对党内外出现的思想派别的斗争工作,在对群众中出现的各种封建迷信、宗教活动以至于邪教活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去占领阵地。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推进也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发展的规律,即按照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来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作用、原则和实现内容的方法、手段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领导管理体制等,以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确保政党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中华文脉的优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同时期文化的积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近代以来,由于西强我弱态势的出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现了许多否定的声音,导致人们思想价值观混乱,对自身文化信心不足。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际上有许多精髓思想、优秀方法与民族精神值得今天的人们深入发掘并发扬光大。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大而独特的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重视德育教育,特别是人的道德观念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培育“四有”新人,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致力于提高人的思想水平,追求高尚情操。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品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注重人的精神培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代代中国人敢于向一切天灾人祸进行斗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激励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外来侵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中国人胸怀天下的胸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是中华儿女前行的信条;“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的义利观,强调以义为上,见得思利;同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厚泽载物”的包容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克勤克简”的简朴精神等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优秀传统文化包含许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思考,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增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吸取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帮助社会公众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思想,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励社会成员为实现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而努力奋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内化成了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生活、工作、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每个中国人不可磨灭的民族印记和相对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其作用和影响更加深远长久。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学习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类似。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自省,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对自身的反省,找出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形成良好品德,这种自省精神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的。王阳明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省察克治”,深入到对行为动机的追究。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强调教育效果的实践性,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强调躬行的态度,只有身体力行道德规范,才是真正有修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倡导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这些方法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谋而合。 

  (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增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特别是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任何一个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个人而言是完全不可能的,在实际生活中,社会成员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可避免的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既要承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又要传承中华文脉的精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密切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增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有利于增强社会认同和民族认同,加强凝聚力。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在大变革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思想的强烈冲击,许多社会问题开始涌现,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思想教育,通过文化建设增强社会认知、民族认同,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社会认同的有力武器,善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公德、社会认同和责任意识教育,增强社会公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强大作用,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正是以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连接着世界各地的华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抑制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的负面影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文化战略的不断深化,中国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遭受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腐朽思想逐渐侵蚀一些社会成员的精神世界,为了对抗外来文化的消极思想,需要进一步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国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自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也在逐渐涌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盛行,很容易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迷失自己,滋长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抑制市场经济思想上的负面影响,有效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正确的价值观做人做事。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体现传统文化的途径 

  “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的觉醒觉悟,了解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实现对特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滋润着代代中国人,同时也孕育着华夏儿女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只有社会公众从心理上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才会真正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一)加强文化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引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认同本民族文化,自觉的去弘扬它。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强文化自信。所谓的文化自信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敬重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夯实了中国人的底气、增强了中国人的骨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国的文化经历了由自信到失落再到曲折回归的复杂历程。 

  社会公众只有在心理上认同传统的优秀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信心,才能逐渐形成文化自觉。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当今社会很多人可能依旧会觉得枯燥乏味,不愿意花很长时间去了解,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要系统梳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注重向社会公众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采用多种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等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使受教育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有清楚的了解,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我们既要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又面向世界,在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实现创新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待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既要了解她的“过去”,更要着力把握它的“现在”,从当今实际出发,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用。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地结合起来,才能树立科学的古为今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 

  (二)在实践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来注重知行合一,一种文化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将其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使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能够时刻感受其作用所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应该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之中,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发挥校园优秀文化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塑造灵魂的工程, 要少一些“管”和“治” , 多一些“疏”和“引”,坚持“教育者必受教育”的原则。除了学校教育之外,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还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将家庭、学校结合起来,形成互补。 

  家庭是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扇窗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来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孩子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久而久之,就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念,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更深刻。同时,普及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加强宣传,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多媒体向广大群众传递优秀的传统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融入到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与法律法规、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服装服饰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内涵更好地融入生活场景。 

  (三)在党建工作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落到实处,在我党的历史中党的基层建设是我党成功的秘诀和法宝之一。基层党建搞的好,我们的事业发展的就好,因为基层最贴近人民。毛泽东主席说过,我们的基层组织是宣传队、工作队,要把党的声音通过基层传播出去。除了课堂、媒体等渠道外,我们同样应重视基层党建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经过培训和教育的基层党员、组织,把传统文化更为广泛的向社会传播。 

  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红色精神”一直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可以说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象征,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的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不忘初心,先后到河北省阜平县、西柏坡、福建古田、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和革命老区考察,强调让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共产党人要牢记这些精神财富,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克服党内的各种消极思想,将红色精神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为了更好地在党建工作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同样需要对西方历史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样有利于从更科学、经得考验的角度来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更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非常缺少对西方文化有真正深入研究的学者和专家,大部分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仍处于以西为准的范式中。这是我们应特别要重视的问题。 

  可以通过邀请真正有学识,既懂中国历史,又熟悉西方历史的专家学者经常深入基层党组织进行传统文化的讲座,为受众呈现真实的历史,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魄力及先进性。 

  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曾遭遇过天灾,曾面对人祸,但依旧顽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绵延至今的文明,我们现在仍在使用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之前创造的文字,浸润在先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中。在古代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提法,但不少思想家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很多理念,如仁者爱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当前,我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越发多样,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抵御外来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增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