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通钢命案敲钢铁业重组警钟 重组当关注员工情绪

作者:邓瑶 王洁 王卓铭 时间:2009-07-28
  陈国军之死:建龙退出通钢事件调查

  记者 邓瑶 王洁 王卓铭 北京 上海报道

  【核心提示:建龙钢铁牵手通钢集团,曾被认为是一个钢铁业重组的典范。

但通钢喋血事件让模范重新归零。这一事件的发生,折射出不同钢企在重组过程中,在管理理念、人事安排、文化氛围等等方面,可形成的矛盾有多大。】

  这是一起钢铁业重组的悲剧。

  7月27日,新华社消息说,吉林通钢部分职工因企业重组问题,在聚集上访的协调过程中,重组方一名管理人员被部分上访聚集人员殴打致死。目前,对这一事件的调查正在进行中。

  7月27日,吉林省国资委办公室向本报记者证实,24日,位于吉林通化市的“通化钢铁公司发生了员工聚集,通钢集团总经理陈国军在事件中遭多次群殴,并于当晚凌晨死亡,通钢于当天被迫全面停产” 。

  吉林省国资委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事件发生后,吉林省国资委紧急向通钢员工及家属连续发布两个公告,宣布终止建龙集团控股通钢的方案,“这也是建龙集团方面当时为防止事态扩大,并试图救助陈国军,主动提出来的”。

  吉林省国资委办公室告诉本报记者,事件是“由于职工不满建龙集团与通钢刚刚达成的重组方案”。

  针对“建龙重组通钢未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说法,吉林省国资委方面表示,建龙集团对通钢增资扩股方案,是在通钢集团已经改制,员工身份全部转换,并在股东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的,履行了相关审核、审批手续,方案的实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通钢集团董事长安凤成和其他几位副总已提出辞职。

  建龙集团一位内部管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其董事长张志祥上周赴吉林洽谈重组“通钢”事宜,“没想到会发生这种悲惨事件”。

  7月27日下午,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即建龙集团)总部像往常一样安静,门口停着满满一排汽车。此时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的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一名目睹事件全过程的通钢职工告诉记者,目前,通钢生产已基本恢复。

  陈国军之死

  7月24日,这天是周五,正常工作日的最后一天,这天也是陈国军被任命为通钢总经理的第一天。此前,陈担任建龙集团董事兼副总裁,并兼任通钢集团通化钢铁公司总经理。

  一位接触过陈国军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陈“是河北唐山人,平时话不多,比较内秀,属于实干型”;一位建龙管理人士表示,陈“对公司很忠诚,在钢材市场营销上有一手”。

  陈国军的履新,对于通钢来说,本身是一次重大的身份变化。但就是这个变化最后导致血案发生。

  7月22日晚,通化钢铁副总经理以上干部在通化宾馆集合,吉林省国资委在是次会议上宣布,建龙集团增资扩股通钢集团,并将控股的决定。

  7月23日上午,吉林省国资委部分领导、建龙集团部分高管到通钢召开重组大会,即遭到近百名员工的包围抗议。“领导拼命向员工解释,但是没有办法制止”。

  7月24日上午,近3000名在职员工及员工家属在通钢办公大楼前集会,并高举“建龙滚出通钢”等标语,高喊口号,由于人数增加,场面无法控制,并导致通钢7个高炉全面停产。

  建龙集团派驻通钢的新高管李明东开始负责员工稳定工作,陈国军在做稳定工作时,被员工包围。

  新华社消息说:24日上午,以企业内退人员及退休人员为主体的人群在通钢集团办公区内聚集,一度达到千余人,这些人员冲击生产区,堵塞原料运输线,造成部分高炉休风。在聚集中,部分人员将矛盾集中在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军身上,对其进行围堵,并将其打伤。

  一位在现场的职工描述说,陈国军要求大家结束聚集,但随后集会员工情绪失控,几个人把他拉下台后进行群殴。后来,陈国军跑到一个会议室,将门反锁,人群用暖气片将门砸开,继续殴打陈。

  24日16时38分左右,少数聚集人员在搜找到已被隐藏起来的陈国军后,对其再次进行殴打,同时,对宿舍及抢救道路进行封堵,阻止公安干警对其救援,并向劝说人员投掷砖头、瓦块。

  陈遭殴打的同时,建龙其他高管张志祥和李明东亦遭到群攻,后在武警保护下躲进宾馆。

  “极少数人在通钢焦化厂宿舍逐室搜找到陈国军后,对其进行殴打,并继续煽动不明真相人员,对宿舍及抢救道路进行封堵,不准医护人员进入宿舍对其进行救治,阻止公安民警对其救援,并向劝说人员投掷砖头、瓦块。”7月27日下午,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喜东首次通报了这一事件的经过时介绍说。

  此后,吉林省国资委、通化市政府主要领导向围堵群众宣布终止建龙集团增资扩股决定,让大家放出人质,退离现场后,大部分人员离去,“但仍有少数人员不准进室救治已经奄奄一息的陈国军。”王喜东说。

  在此情况下,有关方面强行进入通钢焦化厂宿舍,将陈国军抢救出来。当日23时,陈国军因抢救无效死亡。

  7月25日其遗体于已被家属运回河北老家。

  从股权分立到增资扩股:这三个月发生了什么

  一位中钢协人士表示,通钢事件虽然让人意外,但事出有因。

  “早就听说通钢职工对管理层不满意,今年3月份还有多名通钢职工向协会反映改制后的日子很不好过。”

  记者还了解,通钢管理层与职工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薪水过低、频繁加班、职工福利”等方面。

  一位通钢中层员工表示,自从2005年通钢改制后,通钢职工的工资“就没有上涨过,反而一降再降”,退休工人每月工资按工龄分布在200元至600元不等,一线普通工人每月工资只有1000元,金融危机时,“平均不到500元”。

  据记者了解,通钢目前拥有近3万员工。

  “这三四年里,曾作为吉林省引以为豪的老牌国企,但现在通钢属性已经模糊不清了。”上述通钢员工回忆。

  值得注意的是,建龙集团增持通钢股份方案公布,距其与通钢实行股权分立仅有三个月。

  今年3月,通钢宣布与建龙集团实行股权分立,建龙将退出通钢。“实行股权分立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形势不好。”上述建龙集团内部人士表示。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通钢亏损总计约11亿元,“属于国内钢企里亏损很严重的企业”。

  但5月份后,钢材市场形势好转迹象明显,尤其像通钢生产的线材品种销路好转,并于6月份实现利润近4500万元。

  此时建龙钢铁业务也出现了比预计更好的发展。知情人士表示,建龙集团今年上半年“属于国内钢企里较早扭亏的企业之一”。内部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建龙集团旗下钢铁业务实现利润约4.5亿元,其中6月份实现利润达2.7亿元。

  7月份,双方又走在了一起。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喜东介绍,吉林省国资委经与众多战略投资者近4个月的商谈,对多个方案反复论证、研究、比较,最终经各主要股东同意,最后仍选择由第二大股东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并控股经营。

  建龙集团于是与吉林省国资委达成新意向:建龙集团以10亿元现金和其持有的通钢矿业公司股权,向通钢集团增资控股,持股66%,吉林省国资委等其他原有股东直接持有通钢集团的股权降至34%。

  7月22日,建龙集团控股通钢的上述方案水落石出。,随后陈国军即被任命为新通钢集团总经理。

  中钢协人士则告诉记者,在国内钢铁企业里,通钢的股权结构相对复杂,分为MBO演化后的股权、国资委持股、银行债转股、员工持股、民营企业持股等。

  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是由通钢的历史发展积淀而成,“通钢作为老牌国有钢企,经历了钢铁行业发展的各种好的、坏的阶段,近几年发展趋于落后”。
建龙入股通钢这四年

  增资扩股方案经由吉林省政府多次讨论。

吉林国资委认为,建龙集团参与通钢集团重组以来的三年中,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王喜东表示,建龙集团增资并控股通钢集团的方案既有利于通钢集团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实现省政府确定的通钢集团千万吨钢的发展目标,符合通钢稳定发展和全体职工利益的要求。

  但7月24日晚,在吉林省国资委通过通化电视台播发的公告中,吉林省政府称,根据广大职工的愿望,建龙“永不参与”通钢重组。

  从四年前石破天惊般的牵手,到如今分崩离析的决裂,建龙钢铁与通钢集团之间恩怨纠葛实在久矣。

  2005年11月28日,建龙钢铁与吉林省属最大的国企——通化钢铁集团、吉林铁合金公司,在长春举行了资产重组的签约仪式。

  “新通钢”注册资本38.83亿元,其中吉林省国资委持有46.64%的股权,建龙钢铁持有36.19%的股权,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14.6%的股权,通钢集团管理层持有2.57%的股权。

  通钢顿时从国企,变身为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拥有国有、民营、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的多元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

  “建龙对通钢的重组,从一开始就并不顺利。”知情人士表示。

  该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当时方案就引发了通钢内部员工的不满,还发生了冲突事件。

  不过揭牌当天,前景颇具乐观。重组后,新通钢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优化吉林省钢铁产业的资源配置,未来几年内要把通钢集团建设形成1000万吨钢、200万吨铁合金的生产能力。此外,还将建立其精品钢和特种铁合金两个基地,重点发展不锈钢、无缝钢管、汽车用钢三大产品。

  但一场金融危机的到来,把建龙与通钢之间本就努力维系着的平衡打破了,发生了3月份的股权分立和7月份的控股事件。

  钢铁业重组敲响警钟

  这曾被认为是一个钢铁业重组的典范。

  建龙钢铁牵手通钢集团,为中国钢铁业兼并重组中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创造了一个典范。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相中北仑港、布局南北的眼光和举措,也为业内不少人士称道。

  但通钢喋血事件让模范重新归零。

  “这一事件的发生,折射出不同钢企在重组过程中,在管理理念、人事安排、文化氛围等等方面,可形成的矛盾有多大。”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李新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区、跨所有制的重组,是最终的发展方向。“现在民营钢企占半壁江山,所以跨所有制联合也需推进。”

  目前相应的金融体系、税收制度、淘汰落后补偿机制都还未该建立起来。“现有及未来的区域内联合重组,也可能只是个过渡,但这也需要鼓励,因为操作相对容易。联合重组,应该先易后难。”他说。

  李新创告诉记者,在近年来风起云涌的钢企重组浪潮中,政府态度、企业利益分配等层面的因素,多为人关注,而员工情绪等则被淡化处理。

  “比较切合实际的,是要兼顾处理各方利益,既要给被兼并企业的发展带来后劲,也要考虑职工利益,慎重处理。”李新创表示。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