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莫把“普世价值”当作命根子来鼓噪 

作者:薛仙 时间:2009-04-13
一家刊物09年第一期有两篇关于“普世价值”的文章:一篇是《宪政:中华民族复兴的要求》,一篇是《普世价值:一个时代性的重大课题》。奇文奇谈,不可不读。
  
且看“普世价值”一文,此文可称是该刊去年第12期《改革开放与普世价值》一文的续篇或姊妹篇。所以如此重槌响鼓地强调普世价值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对某些人来说是何等重要。在去年那篇文章里,他们把改革开放的成功说成是普世价值之功,而把当下政体改革“不到位、不彻底、不全面”,则归之于普世价值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这种硬把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成就打上普世价值的烙印,而且露骨地说出下一步政体改革(这是他们更大的胃口所在),还必须把普世价值贯彻下去,这无疑是一种强加,也完全是一种恶意。今年一月号的那一篇则进而要把改革开放定位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继续,是要“实现清朝皇帝没有实现的民主”,而“民主革命要达到的目标”“都是普世价值所要求的”。这就硬把社会主义制度下为完善自身而实现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宗旨”、“使命”混为一谈,实际上是把改革开放说成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阶段或一个步骤,甚至等同于封建王朝的“君主立宪”,邓小平在批判抽象的“人权”时说:“什么是人权?首先一条,是多少人的人权?是少数人的人权,还是多数人的人权,全国人民的人权?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本质上是两回事,观点不同。”这是对普世价值论的一针见血的揭露。这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改革开放的定位是完全相悖的。
  
以上两篇“普”文的共同特点是宣扬抽象的人性,这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阶级关系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人性既然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然不可能不带上阶级性。但时下持“普世价值”观点的文章总是顽固坚持抽象的人性论不放,总是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一观点。这并非是他们笨拙,他们是在故意搅浑水。
  
至于“宪政”一文,鼓吹中华民族的复兴依仗于实施他们心目中那种资产阶级的宪政,也是竭力鼓吹所谓“法治和宪政是普世价值,是对全人类有普遍意义的制度文明元素”,说什么“法治、宪政、人权和民主虽然先发于西方,但只要它一旦出现,它就没有地方性,只要它是个真理,它就有普遍性,只要有普遍性,任何一个民族都应该承认它。”总之是一切照搬西方。话说得如此直白和露骨,就毋须再作什么解读了。
  
看得出来,普世价值是某些人的通灵宝玉,是他们的命根子。今后他们还将卖力地鼓噪下去,这是无疑的。这也足以证明,他们是绝不会放弃这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唱对台戏的阵地的。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