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探究

作者:江宗超 陈 锋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 时间:2016-08-23

  【摘要】群众路线的践行要立足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走以发展为目的、民生为根本、党建为引领、团结稳定为前提、生态良好为保证的具有民族特点和区域实际的践行路径。同时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保障机制,构建长效的教育学习机制,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新时期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民族地区  群众路线  路径 机制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地区迎来“一带一路”发展开放和“十三五”规划部署的新机遇,面对经济新常态的环境,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要务,民族地区群众路线践行既要坚持弘扬优秀的传统经验,又要探索创新群众路线践行的路径和机制,拓展群众路线践行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新时期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民族地区群众路线的复杂性和难度

  由于民族地区不发达的通讯、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相对滞后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尽相同的文化习俗、相对复杂的民族意识等特殊性,民族地区群众路线践行具有较大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增加了民族地区群众路线践行的难度。

  一是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对称。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相对边远地区,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交通不发达,新媒体相对滞后,信息不对称。部分少数民族村屯仍未通公路,通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通畅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改善。特殊的民族山区环境一方面给党员干部访民生、察民情、听民意造成困难,形成干部走动的空白点;另一方面,也给群众汇报反映情况带来很大不便。

  二是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阶层矛盾凸显。民族地区物质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且不平衡,产业结构失衡,贫困问题较为突出,尤其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利益分配更趋于两极分化,导致利益纠纷、民族矛盾、区域冲突时有发生,社会问题较为凸显,群众基础相对薄弱。可见,民族地区面临“脱贫与发展的双重重任,艰苦的工作环境与繁重的发展重任”①,给群众路线的践行带来挑战。

  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对不足,能力相对滞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党组织整体素质不够高,物质基础薄弱,组织程度比较低且发展缓慢,思想作风建设相对落后,凝聚人心、脱贫致富、治理社会的能力还不强,党员队伍建设与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任务不相适应,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民族地区随着“空心村”和“留守村”的增多,发展党员和组织党员活动颇为困难,无疑给群众路线的践行增加

  了繁重程度。

  四是民族交错杂居,文化习俗不尽相同。民族地区各民族呈交错杂居分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都不尽相同,“宗教意识和一些宗教礼仪渗透到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民族风俗习惯紧密交织”②,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稳定。所以民族地区群众路线践行不能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而是要从不同的民族价值意识和文化信仰出发,采取多种路径机制来开展群众工作,这就加剧了民族地区群众路线的复杂性和难度。

  五是外部环境变化,思想意识斗争隐蔽。沿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具有开放性和国际性的特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易滋生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若被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煽动挑拨,将引发民族矛盾,导致社会不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强化了各民族间的竞争和利益分割,也带来民族地区民众价值意识和心理情感的变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先进文化与封建落后宗法意识等不同观念碰撞,特别是随着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甚至带来不同信仰的矛盾与冲突,理想信念动摇,政治观念淡漠等给新时期党群关系带来新的挑战。

  民族地区坚持走以发展为目的,民生为根本,党建为引领,团结稳定为前提,生态良好为保证的群众路线践行路径

  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民族地区发展实际,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走以发展为目的,民生为根本,党建为引领,团结稳定为前提,生态良好为保证的群众路线践行路径。

  一是民族地区群众路线践行要以发展为目的。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经济,使各族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增强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源动力和竞争力。民族地区作为后发赶超地区,必须树立创新理念,充分激发创新创业的潜能,加快民族地区内生发展。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企事业等一线创新驱动中的引领带头作用,不断以创新驱动改善和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不断提升民族地区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的主体作用,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培训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强化资金扶持,让民族地区群众就业有机会、致富有盼头。深化改革开放,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后发力。要结合新定位和新使命,把改革开放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联系在一起,发挥“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战、富民兴边建设等机遇战略的深度融合,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富集资源开发及特色产业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口岸及园区建设、区内外经贸往来以及民族间互联互通等有机衔接,推动民族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使民族地区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成效,共享改革创新成果。

  二是民族地区群众路线践行要以民生为根本。脱贫攻坚是民族地区最大的民生机遇。民族地区群众路线践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深刻把握精准脱贫的内涵,重视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精准脱贫的思路,充分组织、引导、调动和发挥民族地区群众的主体作用,建立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以脱贫攻坚等战略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资金政策的支持,加大民生事业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民族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切实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使民族地区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是民族地区群众路线践行要以党建为引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实践又丰富了群众路线的践行途径。首先,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确保群众路线践行的组织基础。从民族地区新形势、新任务出发,灵活地设置基层党组织,形成区域型、网格型、网络型、产业型、流动型、功能型、兴趣型、边境型等民族地区特色的复合式有效型基层党组织模式。加大少数民族党员发展力度,优选配强基层党员干部,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把各个领域表现突出的民族地区优秀分子吸纳入党。其次,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群众路线践行水平。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融入致富创收、科技农技等信息;利用“互联网+”,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力促理论培训、挂职培训与实践运用的有机衔接。最后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拓展群众路线践行渠道。找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帮助群众幸福富裕的最佳着力点和结合点,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载体。

  四是民族地区群众路线践行要以团结稳定为前提。群众路线践行给民族团结工作带来新机遇,民族团结工作亦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路径。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在群众中,群众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力量和基础。民族地区各级干部要深入群众,凝聚群众,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各级党政干部首先要打好扶贫攻坚战这一头号民生工程,让民族地区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各民族和衷共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其次,要逐步建立健全处理民族矛盾纠纷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和事项的矛盾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妥善处理好各类利益纠纷,维护好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使民族群众感受到信任。再次,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惠民服务、宣传教育、结对帮扶、争先创优等活动,以心换心,使民族群众感受温暖。最后,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法制化进程,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制定配套法律法规,依法保障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和利益,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增强民族地区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其感受公平正义。

  五是民族地区群众路线践行要以生态良好为保证。群众路线是生态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内在要求,生态建设是群众路线的主要抓手和途径。民族地区既是脱贫攻坚地区,又是生态脆弱地区,面临开发资源、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建设,民族地区任重道远。民族地区生态建设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自然生态、文化习俗等进行长期规划,让群众感到短期生活品质提高的实效。在生态建设方案制定实施中既要各级党政干部统筹规划、协调合作,制定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相关条例、办法和机制,充分发挥创造力、主导力、凝聚力和动员力,又要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参与支持生态建设,建言献策、投工投劳和民主监督,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城镇化、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建设有机融合。

  以建章立制为重点,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使群众路线有效地、持久地发挥其作用

  全面提升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科学化水平,必须以建章立制为重点,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以确保“有法可依”、刚性约束,使群众路线有效地、持久地发挥其作用。

  一是构建长效的教育学习机制,思想上融入群众。群众路线能否切实践行,党员干部的思想修养和能力素质是关键。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民族地区好干部标准为要求,着力抓好民族地区干部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领导能力教育,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引导模式,完善教育学习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作风上贴近群众。建立健全民族地区民意表达机制和党群互动互通机制,民族地区干部下放与群众上访相辅相成。运用“互联网+”构建高效管理的群众利益诉求信息系统,完善蹲点调研、定点扶贫、结对帮扶和基层挂职等制度,网格化、全覆盖地下放民族地区党员干部,使广大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所思,回应群众关切,消解群众疑虑,化解群众纠纷,破解发展难题,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不断总结经验,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并结合个人技术特长服务群众。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行动上深入群众。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群众路线践行的监督制约体系,有机整合民族地区党内监督与民主党派监督;人大及常委监督与政协监督;行政监察与司法监督;网络舆论监督与新闻媒体监督。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监督制约机制,包括权利制衡机制,议事决策机制,行政问责机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项目跟进机制。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党务、政务和办事公开制度。特别重视民族地区群众监督作用的发挥,完善群众监督的网络体系,有序引导广大民族地区群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和规范监督。

  四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工作上取信群众。建立健全群众路线践行的考核奖惩机制,把民族地区各部门、各级党员干部群众路线践行的原则标准、步骤方法、职责要求、循环流程、质量效果等指标化、规范化、系统化,把群众路线践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党风廉政考核、干部管理选拔和奖励津贴发放评价系统中。切实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把民族地区群众满意与否、民生改善与否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和干部任用的重要考评依据,促进党员干部政绩观转变。

  (作者分别为钦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钦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注: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的特点、机制及规律研究”和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项目“西南石漠化连片区特困人群生存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批准号:12XKS016、14XJA8400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叶青:《老少边穷地区亟需什么样的干部》,《人民论坛》,2016年第10期。

  ②李喆:《深刻把握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特殊性》,《中国民族报》,2014年5月23日。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