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作者:闻 华 文章来源:《求是》2016/23  时间:2016-12-04

  核心要点: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 

      ■ 坚持人民立场,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强大巩固、更加生机勃勃。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并进一步强调要“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这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过程,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重大问题。回答好这一问题,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在长达500年的探索历程中,推动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发展的,始终是社会实践。马克思深刻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必须“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解决所有理论问题。因此,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必须立足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做了科学预测和设想,但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还是理论上的。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之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指令性体制。尽管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探索如何搞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是苏联模式并不成功。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理论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是正确的,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由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这整个历史时期,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领导。正如列宁所说:“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因此,我们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事业胜利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人民立场。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者,又是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享有者。列宁指出: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才能实施社会主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根本权益和福利,努力增进人民福祉,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坚持人民立场,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作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超越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把中心任务放在经济建设上,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充分彰显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强大巩固、更加生机勃勃。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消灭剥削压迫,消除各种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使得社会主义永远占据着人类道义的制高点,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我们党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贯穿体现到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真正体现了维护公平正义的执政追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我们党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

  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之一。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们确立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对整个社会生产、社会资源、社会财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进行合理有效配置与调控,防止两极分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手段。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对于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并进一步强调要“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这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过程,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三、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实践永无止境,人类追求真理的脚步也永不停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应该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中开辟和前进的。”我们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自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我们还要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苏东剧变后,虽然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减少了,但社会主义实践并没有止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总结反思中,继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和改良,建立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和竞争将是长期的。因此,我们要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潮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显现,为社会主义增添光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责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