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解社区:从还原入手
成果名称 荤面与素底
成果外文名称
成果形式 一般文章 成果语种 汉语
成果所属单位 政治学研究所 学科分类 社会学
第一作者 王焱 其他作者
关键词 历史学家,社会学家
成果内容提要 评述经典社会学家的一种研究取径与学术思想。 中国古代文体学中有“荤面素底”一说,最初被人们用于制作谜语。它的谜面都是软玉温香,情色缠绵,试举一例:“嘴儿亲,舌儿伸,双手尖尖搂抱子身。按着窍儿通口气,呜呜咽咽作娇声。” 这样的情色文字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但它的谜底却是音色凄清淡远的古典乐器“箫”。后来,这一文体技巧也被拓展到散文方面。自表面上看来,这类文章似乎都是桑间濮上,不离衽席,实际上却意在彰显自家机智,而不在乎情色。就主题言,反倒是异常严肃的。 史家陈寅恪先生当年也曾以“论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作为自己在燕京大学学术讲座的题目。当时不少沉浸在革命狂热中的知识青年都闻而却步。直到几十年之后,钱钟书先生访美,还因此指摘陈寅恪先生“琐屑”(trivial)。 钱先生素以博学机智见称于世。这一次却未免看走了眼。他没有看出,陈先生的这个题目不仅是“荤面素底”,而且还体现了史家“纳须弥于芥子”的高超技艺。正如余英时先生所指出的,陈氏的考辩是为了证实朱子“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的大议论,不能算作“trivial”。陈先生给出的是一个“荤面”,却藏着一个“素底”,看似琐细,实则宏大。对于从事人文社会研究的学者来说,能够养成见微知著,小中见大,在微观与宏观之间循环往复的能力是异常重要的。而社会学的洞察力,也正建基于这种能力之上。 欧洲古典社会学大师,都是擅长这一惊人技艺的高手。从哲学到社会学,从宏大的形上学到微观的具体社会现象,他们自由往复,腾挪跳越,打通了一道道人为设置的学科建制的高墙壁垒。其学术理想,不是当代美国那种分割琐细的标准化、计量化的社会学,而是由孟德斯鸠、托克维尔、韦伯等人开创的古典社会学传统��社会思想的传统。按照思想史家休斯(H.Stuart Hughes)的说法,这一社会思想的广阔领域,不仅包含狭义的社会学,而且“还包含了哲学、心理学,历史与政治理论的某些层面”等等。其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要开掘出具体社会领域中的隐秘,而且要展现给人们更为宏阔的学术视野,更具本质性的关于社会的整体知识构架。在这种意义上,具体的社会学研究只是“面”,而最终构建起体大思精的社会思想\社会理论体系,才是他们真正的“底”。
外文内容提要
出版/发表信息 《社会学家茶座》第十四辑卷首语
发表情况 公开发表 出版/发表时间 2006-05-01
获奖情况
查看人员信息
序号 姓名 著作身份 承担部分
第一作者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