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兵:上海归来谈感受
以前几次到上海,大都是走马观花,当行驶在车辆川流不息的高架桥,徜徉在灯红酒绿的南京路,漫步在游人如织的外滩的时候,目光所及,鳞次栉比的高楼形态各异,繁华的商场酒店顾客云集,真的令人目不暇接,一派现代都市的繁荣景象。而这次上海考察,得以深入到社区街道、港口企业、高技术区,走访企业高管、社区义工、社保局领导、证券研究所负责人,让我了解到以前不曾见过、听过的新东西,真正感受到工业化、城市化在上海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感受到上海特别是浦东新区东作为综合实验区在经济发展模式和现代化实现方式上对全国的示范作用。
这次上海调研的主旨是增加对城市发展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关系以及这种互动关系之于现代化的了解。从现代社会发育的历程来说,一般认为,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或者说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几个重要阶段,而全球化和信息化作为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为依托的。而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中它们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纠缠在一起,相伴发展,互相促进的。按照传统说法,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拉动工业化,而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于后发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机遇,它们使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特别是在以政府主导的社会发展类型中,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搞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实现跨越式的现代化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的中国,在走过高污染、高能耗、高消耗、以廉价劳动力为依托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后,如何实现产业转型,调结构、稳增长,合理布局、科学发展,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上海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之路,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式。以下是几点感受。
一、高投入、高起点,管理、技术显优势——参观宝钢感受
6月31日,参观了宝山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的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其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名,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在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家电用钢,电工器材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食品、饮料等包装用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领域,宝钢在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钢材供应商的同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和欧美四十多个国家及地区。
宝钢建厂伊始,就确立了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和技术设备,生产替代进口的优质、特种钢材,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发展道路。由于当初走的是一条高起点、高投入、超前发展的新路子,甚至花近亿美元买新日铁的管理软件,这样的高投入甚至饱受争议。但现在看来,高投入、高技术起点、高水平管理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收益是不可估量的,宝钢人自豪的说,宝钢发展至今,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宝钢人已经“还掉一个宝钢,交回一个宝钢,同时又新建了一个宝钢”。
今天,宝钢公司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研制,为公司积聚了不竭的发展动力,不但通过BSI英国标准协会ISO9001认证和复审,获美国API会标、日本JIS认可证书,还通过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世界三大著名汽车厂的QS 9000贯标认证,得到中国、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挪威、意大利等七国船级社认可。宝钢已经成为中国钢铁精品基地和中国钢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基地。
钢铁工业支撑着整个国家建设。特别是近30年,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我国已建成9亿吨钢铁产能。然而大量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钢铁厂挤占钢铁产能,瓜分钢铁市场,形成恶性竞争,像宝钢这样的承担低污染、低排放、实现进口替代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自然在利润率上难以与低治理成本的中小民营厂竞争,但在高技术含量的特种钢材生产、低污染、低排放的社会效益方面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在全球提倡节能减排、高速工业化城市化暂告一段落的今天,发展高科技含量的低消耗、高效率钢铁企业,挤压落后产能,也必然是今后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发展方向。
二、高科技、新产品,替代进口惠国民——参观微创公司感受
公司主要供应心血管器械和其他血管器械以及糖尿病器械,主要产品为第二代钴铬合金药物洗脱支架,集团还供应其他血管支架,用于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疾病及失调。集团亦销售极其细小的颅内支架、用于促进脑血管血液流量的灵活支架以及外科手术中使用的覆膜支架。
微创的产品于中国有逾1,100家医院使用,部分产品出口至境外的20多个国家。在其产品推向市场之后,国内心血管支架类产品逐渐摆脱进口依赖,作为进口替代产品,以微创公司的心脏血管支架为例,在各项性能指标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前提下,价格较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二,极大减轻病患的医疗费用负担,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70%。
微创公司在成功的获取市场利益的同时,也广泛造福广大患者:替代进口产品,打破行业垄断,降低同类产品价格,社会效益显著。
作为2001年上海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立足世界医疗器械前沿,立志于研发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加大R&D投入,寻找国外大公司专利空白,研发出一系列拥有自己核心专利的优质产品,为高科技产业公司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式。在当下国家提倡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形势下,发展低消耗、高科技附加值的医药新产业,无疑是一个新的方向。
同时还有一个感慨:微创公司也好,宝钢集团也好,它们虽然所有制形式不同,公司规模差异,但一个共同之处在于,其产品都发挥出了替代进口、打破外国企业技术垄断,挤压国外公司垄断经营的利润空间,最终造福国民的溢出效益。虽然一个是民营高技术小型企业,一个是国有巨型公司,其在客观效果上,同样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高产出、高效益,农业走向工业化——参观孙桥农业感受
参观孙桥,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园区内的温室种植业。广阔的塑料温室内恒温恒湿,西红柿、茄子、黄瓜每一棵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累累果实挂满秧藤,植株可以生长9个月,近半年的挂果期,这样的生产方式节约土地成本,实现自动营养液喷施,整个温室不喷洒农药,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深受消费者喜爱。园区还接受游客观光、采摘,综合效益显著。
孙桥农业,虽然说是农业,但完全是工业化生产方式和服务业的产业模式,从胚芽育种、到无土栽培,从生物治虫、到观光采摘,已经没有传统农业的影子,给人们展现出的完全是现代农业的模式。
这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孙桥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工业化、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占用土地。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用地的增加,一般都是以占用基本耕地特别是人口稠密区的传统农业用地为代价的。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和耕地减少、粮食安全的矛盾就会非常突出。像2011年这样的农业丰收好年景,我国农产品还是供不应求,粮棉油糖肉都要从国际市场进口,据资料统计,去年进口粮食包括大豆在内5800多万吨,即1160多亿斤,去年国内总产粮食11424亿斤,进口粮食超过国内产粮的十分之一,今年还会略有增加。我国耕地面积18.2亿亩,全球的耕地面积是211亿亩,去年我国产粮5.7亿吨,全球是23亿吨,我国利用不到全球9%的耕地生产出全球22%左右的粮食,已经非常不容易。中央反复强调要守住耕地红线,在此基础上,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所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就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水平,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现代农业比重,在这方面,孙桥的现代农业建设是值得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