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贠杰:感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脉动——上海考察随笔
作者:贠杰    文章来源:  

  杰:感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脉动——上海考察随笔


5月底,本人随政治学所考察团赴上海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活动,这次考察活动的主题虽然定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看似颇为宏观,但考察对象的选择却是很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一个个具体的企业、社区和政府机构,使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转化成了每个考察组成员触手可及的真实感受。以前虽然对上海也有所了解,但这次组织安排颇为周密的考察活动依然让我有了许多更新、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有感于上海的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成就


这次考察的重点是浦东新区。在鳞次栉比的高楼、整洁的街道和湿润的空气中,扑面而来的是上海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的浓厚气息。在浦东展览馆,一个个设计精美的图片、影像和一串串跳跃的数字,让我们感受了1992年之后上海和浦东的飞速发展;在上海通用汽车制造厂和宝山钢铁公司,让我们领略了现代工业的雄厚基础和严格的管理;在孙桥现代农业园区,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给人印象深刻,使我们对现代农业的内涵有了全新的领悟;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外资夹缝中成功突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开辟发展新天地的民营医药高新企业,让我们看到了民营经济的创新和活力;在长宁区华阳社区,精细化的小区管理和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集中展示了上海的社区管理水平和民众在城市化进程中和谐生活状态;在上海社保中心,先进的设施、完善的运行机制让我们直接感受了政府管理的现代化手段和先进管理;在洋山港保税区,绵延的东海大桥和现代化的大型集装箱港口,让每一个不是上海人的参观者都发自内心地为上海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上海,特别是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对上海的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成就的考察,让我们感受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在变化万千的细节中扑捉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这次考察活动,让我们再次认识到,“用脚底板做学问”,读大地之书、社会之书、实践之书的重要性。


 


二、与企业及员工交流座谈有感


在上海考察活动中,与企业员工的许多细节交流让我感受颇深。例如,作为导游带我们参观宝钢、曾亲身见证宝钢发展的那个普通退休职工,她不仅对宝钢的情况如数家珍,而且那种以厂为家,言谈举止中对身为宝钢职工充满自豪感的神情语态,让我惊诧于是什么样的国企组织文化,培养了这样具有主人翁责任感的职工。在张江高科的微创医疗,公关部经理在介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三个人时,将技术总监和销售总监排在了董事长之前,这种与国企截然不同的组织文化,成就了企业研发团队和销售团队“倚着长枪睡觉”的奋发与自觉,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夹缝中开辟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崭新天地。


在考察活动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与长江证券研究所的座谈交流。这不仅是因为长江证券研究所员工的年青和勤奋,也不仅是因为其企业化运转的活力和高效,作为一名长期研究和关注管理问题的学者,更感触于其企业治理机制的不同与我们自身产生的巨大反差。在座谈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企业治理机制和组织文化的差异,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通过交流和观察可以发现,长江证券研究所和政治学所在研究性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工作状态和研究产出却差异明显。究其原因,研究观念和治理机制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第一,客户导向意识差异。长江证券研究所的客户群体定位明确,如券商、基金和信托机构等。客户意识和客户导向是长江证券研究所生存、发展的根基,所以,企业员工的选拔、晋升和研究报告的评价,无不以此为考量标准。目前,我所在创新工程中,客户意识也在培养,但却存在很大差距,有的成果甚至找不到客户群体,更谈不上客户导向了。第二,治理机制不同。长江证券研究所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竞争。从这个角度讲,其规章制度的设计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人为的,而是市场决定的,有些甚至是无形的。同时,市场化竞争所形成的评价机制,包括丰厚工资待遇、灵活的晋升路径和谋求较高的业内专业信誉,使激励机制顺畅地转化为研究成果的数与量,构成了其内在压力和动力机制的基础,从而使高强度研究成为了企业员工的一种工作状态和研究本能。


严格地说,长江证券研究所和政治学所在组织定位和工作内容方面可比性是不强的。但是,在治理机制方面,在研究成果产出数量和管理方面,长江证券研究所仍然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目前,政治学所仍处于传统事业单位的治理模式中,竞争性缺乏是压力不足的根本原因,物质条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在具体治理机制的改进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空间的。希望借助于创新工程的东风,在治理方面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提升,推动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政治学所各方面工作实现大发展。


(2012-07-13 10:08:00 点击146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