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罗 威:走读大上海——上海调研随笔
作者:罗威    文章来源:  

  威:走读大上海——上海调研随笔


上海是近代中国具有国际影响的大都市,曾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1949年后,上海是新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制造业生产中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放、开发浦东以来,上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特大城市,处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最前沿。总结评介上海的文献中,字颇多。行文尤其是比较,应尽量避免使用最高级,因为证明起来费时费力,甚至可能言不副实,引来不必要的争议。因为,在迅速发展变革的中国,各种各项最高、最快、最大之类的记录随时会被刷新。不过,就历史常识而言,近一百多年来,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艰难路途中,上海当是最有故事的城市。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系列调研的第一站,选择了上海。这次上海调研是大规模的集体调研,共25人,历时五天,全部集体活动,访谈、参观了11个单位或地点,包括上海通用汽车、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宝钢集团、上海长宁区华阳社区、洋山保税港区、上海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及上海轻纺市场、田子坊文化市场等,涉及工业、农业、金融业、物流业、社会管理诸多领域。每天马不停蹄,不是在去访谈点的路上,就是在参观的移动中,加上个人每天清晨散步和晚餐后遛弯,一半的时间在走动。年近退休,走读大上海,直观和集中的印象是上海城市的变化。


50多年前和30年前我曾在上海住过一些时日,后来因公因私多次去过上海,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参观上海世博会。少儿和青年时的记忆里,上海被称为大上海。如今现实的感观,上海还是大上海,只是今非昔比。记得1983年我曾路过上海市的郊区县宝山,当时县城镇破旧,甚至不如崇明岛上的小镇。正处在争议缓建的宝山钢铁工地周边显得有些凄凉。近30年后再走故地,老宝山城已不知所踪,新宝山城区马路宽敞干净,如棋盘般横条竖直。原吴淞区已并入宝山区,其一部分成为偌大的湿地公园。改革开放初期争议颇多的宝山钢铁厂早已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形成具有全国意义的钢铁工业基地,发电厂、铁路货运站、原料装卸作业区和集装箱码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宝山钢铁已不是当年上钢一厂、五厂、冶炼厂等厂的组合,而成长发展为以钢铁为主业的多元产业集团--宝钢集团。


老牌工业城市上海,用近30年时间完成所辖区内落后区域超前的工业化、城市化,其发展速度之快,另人感叹。在上海,城市现代化加速度发展的实例耳闻目睹。诸如,城中心地带和浦东金融区,20200以上的摩天大楼另人仰视,其中420上海金茂大厦、492环球金融大厦、632的上海中心(在建,2014年竣工)比肩而立,这一切仅用了十几年。其发展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当然,这种个人的感叹,其中难免掺杂忆旧、寡闻等主观因素。


我们说上海处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最前沿,一方面是整体性的评估,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实地走访感知真实的上海,尤其是了解当地人的实际感受,以接近事实、积累经验、分类和比较研究。对1992年开发开放浦东以来上海城市化发展变化速度与民众满意度最有发言权和切实感觉的当属工作和生活在此地的人。五天调研,力求每早散步时与年龄相近的路人搭讪,有时间也在路边早点铺里尝尝上海的豆浆、油条、大饼(没找到粢饭,统称上海早点四大金刚)。与当地中老年人聊起上海这些年的变化,他们的兴奋和自信溢于言表、真实可信。参观洋山港区(小洋山港是由海岛填埋而成的人工海上港,通过长度32.5公里的东海大桥和浦东新区相连,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该地域的行政管辖权属于浙江,港区投资建设与经营权划归上海)时,我们的向导是个年青人,话语不多,说一口典型的上海普通话。他在一家外轮服务公司做业务员,这次客串解说员。介绍小洋山港围海造地、造港,500亿的偌大工程时,他轻描淡写地形容:铺的,再问将来的大洋山港建设,回答还是两个字:再铺。简练的回答使我读到了这个上海小伙子的大气与自信,或许这是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市民带来了底气和信心。


在我印象里,上海是一座拥挤的城市,人多,车多,马路窄,住房拥挤。这次在上海调研,走马观花,目睹的是更大的城区、更多层的高架桥、更高更多的住宅楼。当我们的大巴车行驶在高架桥上,两边时有成片的高层住宅楼,扑面而来,给人以压抑感,也许是由于楼距、桥楼的距离过近所致,或许是我这个外来人视觉的问题。每日清晨,是特大城市上班族分秒必争的时刻。与北京不同,上海人习惯把早点买回家吃。北京上班族的早点常常在路边吃或边走边吃,。看着拥堵繁忙的早交通和赶时间的行人,想起时下流行的一个老词:挤生活,据说这是上海人首先发明的。人口在城区高度集聚和城市人口数量不断扩张,已经成为特大城市形成、演变、发展的路径。有人说这是现代“城市病”的根源;也有人说这是城市化的必然……。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争议和研究在继续,对城市更高、更大、更强的追求或冲动也在继续。我们的研究从零做起,用脚底板从上海起步,去感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应当说这是科学研究首要的和必需的:接近事实。


(2012-07-16 10:23:00 点击82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