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资源 > 民主政治 >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不断刷新“最年轻”纪录是什么成就?

作者:花玉喜 时间:2009-02-01
不断刷新“最年轻”纪录是什么成就?

花玉喜

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233424092728471

1月19日江苏泰州市委组织部“领导干部任前公示”,25岁的孙靓靓即将升任共青团泰州市委副书记:网友对一个缺乏基层锻炼本科生,一回来就是正科级干部,两年多即升为副处感到不解,引发广泛争议(2009年1月23日新华网)。

去年,28岁的张辉被任命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年龄是获得提拔重要因素,引发很大议论(2008年4月15日中国新闻网)。

截至2008年11月,全国31个省、市、区中,在任的50周岁以下正副省长(市长、主席)共66人,占总数268人的24.6%(2009年1月23日《南方日报》)。

媒体称新中国政坛明星“最年轻”纪录被不断刷新。团干部是最有活力优秀青年的佼佼者,症结在于有异于常人的速度。官居“副处”太年轻,人们现实反映当事人肯定有背景,是腐败擢升。因缺乏群众评议,公开透明选拔程序;28岁副厅和25岁副处摆脱不了“潜规则”尴尬。

提倡干部年轻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文革”结束后,重回领导岗位的官员年龄普遍偏大,年龄层次处于青黄不接状态;为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为适应科技发展,需要吸收一批有新知识,有抱负、有能力年轻人进入领导层。中央提出“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要求,且是延续很久被广泛提倡的选拔干部重要标准,这在当时有一定历史意义。

年轻化与知识化不同,知识是越多越好,而不能说越年轻越有工作经验,这有违人的发展成长规律,人的成熟需要过程,忽视人才成熟规律,同样也会朝扭曲方向发展。强调年轻化过了头,容易使有学历没能力官员“脱颖而出”,不利于干部队伍健康成长。即使基层乡党委书记年龄也应有下限;仅让一个连性格还没定型的年轻人承担,怎么可能胜任?年轻并不代表改革开放的活力;80岁的邓小平开放意识也许比许多年轻人高得多。

目前,从地方政府到上层各级别,年轻官员已成为各领导层主角。继续强调年轻不谈能力,就有可能让我们的政府永远做青年干部的实验基地。发达国家民主选举没有年龄限制,美国80岁以上还可以参选总统,但不满45岁者却没有资格。然而,近些年年轻化被不适宜地放大,选拔官员的标准被异化,逐步发展到按级别设置年龄硬“杠”。把知识和工作能力及相关要求全部抛开,有的地方选拔官员演变为“低龄化”攀比;把比上一届平均年龄下降多少视作业绩。于是多少官员为适应年龄规定及时跟进;在改年龄、提升学历上做足文章;造成年龄歧视心理;使得不少德才兼备官员被年龄硬杠堵在选拔大门之外。于是派生出大批50多岁,甚至不足50岁退二线的退养族,一批经验成熟年富力强的官员因年龄到点提前离岗,这不利于中、老年干部积极性发挥。同时使干部使用周期缩短,队伍更新加快,加大干部队伍数量,无端地造成人力资源巨大浪费,也加重了纳税人负担。

年轻化还为某些官员营私预留宽阔空间,为卖官鬻爵提供政策借口。另外,相当的年轻干部还处于成长期,缺乏独当一面经验,决策不成熟加大了政府运行成本!对于如此年轻化做法,群众并不认可!那毕竟是人民的血汗,人民是不希望交这样学费的。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