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凛:建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
作者:刘红凛
时间:2009-11-09
新时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既是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也是对我国近60年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历史必然;还是应对西方政党制度挑战、正面回应对我国政党制度质疑之理论需要。
一、建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
建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需警惕三种思想倾向:一是按西方的政党政治逻辑、分析框架等来分析我国的政党与政党制度。如从西方选举逻辑、竞争性民主出发,认为只有竞争性政党制度才是真正民主的政党制度、只有以争夺执政权为目的的政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党;照此逻辑,很难解释当代中国的政党与政党制度。二是固守传统“统战理论”、按统战逻辑来构建,过分强调我国政党制度的统战功能与稳定功能,有所忽视其民主政治功能。三是根据“斗争哲学”、延续“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一政治逻辑来构建。在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民主、和谐、法治、文明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政治理念,“斗争哲学”显然已不合时宜。上述三种观点迥异,但有一共同之处:即脱离当代中国的国情、党情与政党制度现实,具有主观主义或教条主义倾向。同时,需注意三个问题:(1)需尊重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与现实,根据制度本身及其政治生态(在事实之内)来探究其合理性与实践价值;同时,注意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对政党制度的时代要求。而不能把我国的政党制度作为“怪现象”来看待,不能超越事实、在事实之外去理解有关问题。(2)需从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政党理论与民主政治理论相统一的角度,从基本政治制度、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民主政治的高度来看待我国政党制度。统筹历史、现实与未来发展要求,统筹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政治稳定与民主政治功能,统筹政党制度的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统筹对政党制度的政党认同与人民认同,统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之间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3)既要具有世界眼光,也要具有中国情怀。既要用适合中国国情的分析方法、符合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逻辑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也要借鉴吸收当今世界政党政治理论的有益成果,深入发掘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论价值,使之与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合作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协同论等形成某种程度的思想契合,以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世界共识。
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理论框架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并非人们主观构建的结果,而是以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为历史逻辑,以当代政党政治实践为现实基础,以政党政治实践要素为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党政治实践经验而进行的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总结。概况说来,它至少涵盖以下基本内容:
(一)中国的政治生态与政党制度。这是研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现实依据,是理解其历史与现实合理性的关键所在。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由一个国家的性质、政治体制、政党-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各政党力量对比关系、政党内部结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现实功能与作用都会因政治生态不同而有所不同。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看,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生态与西方都有所不同。
(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概念与名称问题。没有正确的政党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党制度观念。我们既要正确认识我国的政党特点与功能、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观念,也要避免用政党制度特点来命名政党制度。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或多党合作制度、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名称,这在概念逻辑上存在一个问题,即把政党制度名称与政党制度特点混为一谈、用政党制度特点来命名政党制度。实际上,政党制度名称一般是用“国名”加“政党制度”来表述,如“两党制”并不是英国的政党制度名称、而是战后英国政党制度的现实特点。
(三)当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政党-国家-社会间关系不同,政党制度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这两句话集中表现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理论界通常认可的“一党制”、“两党制”与“多党制”是就全国性政党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而言的,而非就政党与地方政权的关系而言的。因此,“一国两制”下的港台政党问题对全国意义上的政党制度并不构成直接挑战。
(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价值与基本功能。就价值而言,有人把合作或和谐作为其价值追求,这有一定道理;但进一步说,协同,即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而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量、同心同德、合力共进以实现共同目标,这才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根本价值追求。就功能看,政党制度具有聚合功能、稳定功能、民主政治功能;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功能得以凸显。值得注意的是,政党制度功能与政党功能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政党功能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政党既可成为“冲突的力量”,又可成为“整合的工具”;既可成为保守的力量,也可成为社会变革的力量。政党制度功能一般以维护政治稳定、巩固政治秩序、实现社会整合等积极功能、建设功能为主,具有克服、防止政党消极功能的作用。
(五)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制度结构与制度完善。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涉及到三个层次的内容:在宏观层面,反映了全国性政党之间的重大政治关系,是全国性政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重大关系的集中反映,同时反映了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事关全局,决定着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的主要特点。在中观层面,主要包括政党在处理各种关系时的运作模式与运作机制,也包括政党与地方政权之间、各政党地方组织之间的关系模式等。在微观层面,主要包括政党制度运作、政党政治过程中的具体制度与工作方式。历史证明,我国政党制度是与我国的国情、党情相适应的,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但也容易出现权力过分集中、监督乏力等现象。从总体上讲,我国政党制度有原则性、宏观的规定,但宏观制度缺乏中观、微观的制度支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高,从而导致了政党制度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新时期,要根据时代要求,从上述三个层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党制度。
(六)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评判标准。政党制度的衡量标准,并非单一尺度,而是一个综合标准。衡量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效与优劣,最重要的是从我国国情与发展要求出发,以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否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安定、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政党与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同等为衡量标准。
(七)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之理论价值。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至少蕴涵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论价值:(1)体现了合作或合作主义思想。(2)体现或蕴涵着协商民主思想。(3)蕴涵着协同思想。
三、建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建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还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必须正确认识民主问题,以正确的民主观指导政党制度理论创新。民主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民主既是一种价值与形式相统一的政治制度,它是相对的、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是一个渐进的实践过程,是民主制度、民主实践、民主过程与民主实践者的“共同在场”。没有人的民主素质、民主能力的提高,没有民主环境,再好的民主制度也只能是一种理想。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既要正视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与现实,也要注意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要进行中西比较,还要进行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与非社会主义国家等的比较。通过广泛而全面的比较,来认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以达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