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资源 > 民主政治 >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建设研究报告

作者: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 时间:2010-01-31
  建设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是中国行政管理学界的理性选择和使命,也是中国行政实践的现实需要和渴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和对实践的贡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同时,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已是迫在眉睫。

  一、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1.继承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行政管理实践和思想,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至今仍对中国现代行政管理实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的专家学者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合理借鉴吸收了西方行政管理学研究成果,不断追踪国际上关于行政领域的新理论,对中国现实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对中国行政改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总结,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行政管理学领域相关研究空前繁荣和兴旺。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行政问题日益复杂,对行政变革的呼声日益强烈,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中国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独特条件,决定中国特殊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国行政管理学界来研究。

  20世纪末,也正是西方传统行政管理学遭到批判的时期,西方各国掀起行政改革浪潮,不断对现有行政管理学理论进行批判和创新。在此示范效应下,中国行政管理学者们对行政管理学研究也进行了较系统的反思和检讨,认为中国行政管理学在理论建构以及理论指导现实世界的能力两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这些反思工作主要集中于行政管理学研究如何观照中国现实,以及行政管理学研究如何进行有质量的知识增长。这种反思性学术自觉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探索和争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

  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召开的“行政科学研讨会”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开展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目前,从研究方法体系的改进、研究问题的界定、研究领域的廓清、研究方向的明晰等方面,虽然都还无法取得一致的看法,但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作为共同目标,已是基本共识。

  2.中国行政管理学为中国行政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

  迄今为止,中国行政管理学初步确立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和新兴的学科。在中外行政思想研究的基础上,行政管理学研究内容进一步系统化和专门化,形成了一些相对集中的研究领域和议题。随着中国全方位改革,中国行政管理学努力把中国行政改革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和关注的重点,着重研究中国行政的规律和特点,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行政改革的步伐。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和完善积累了一整套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特有的模式,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打下了基础。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是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理性选择和使命趋势,也是中国行政实践的现实需要和希望

  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建设是指立足对本国或本地区的行政实践思考,透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积极而谨慎地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以指导行政实践的行政管理学知识生产和发展的活动过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是完善行政管理学自身学科体系的需要,是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有助于行政管理学理论和知识的生产和发展,为行政管理学发展提供驱动力;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行政实践的现实需要,中国行政实践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加以指导。相反,中国特有的行政现实又推动着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向前发展,为行政管理学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素材。

  4.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理论形成应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中国行政管理学根源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客观环境。理论是对现实世界的反应和提炼,其产生和发展主要来自于行政实践的需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应该主要来源于对中国客观环境的思考。中国客观环境与其他国家迥然不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行政管理学理论及其发展的结果,定会烙上中国特色的印记。

  其次,中国行政管理学依赖于具有中国特色的途径选择。理论和知识的生产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掌握其基本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理论建构和发展,是一种合理选择和要求。各国行政管理学理论产生的基础和发展的程度各不相同,对理论建构的路径选择也会不同。中国行政管理学建立的目的是为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根本上讲,是为社会发展和需要服务。所以,在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道路选择上,都会具有中国性格和品行。

  第三,中国行政管理学指向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实践。理论的根本生命价值在于能够指导实践活动,以帮助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或国家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千差万别,对产生于实践的理论需求也会随着变化。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是对中国公共问题的关注,行政领域问题反应的是特定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行政实践,指向于行政实践的中国行政管理学理论也应具有中国气质和特性。

  二、建设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路径

  从行政管理学理论建构和发展角度来看,如何提炼和构建有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实践操作性原则,是需要中国行政管理学者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建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路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1.行政管理学建设的生态分析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受文化历史、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与人的认识程度和生产关系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有密切联系。我们把影响和作用于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因素和条件称为行政生态环境。一方面,行政生态环境决定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性质、使命以及进程,决定着其变化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反作用于行政生态环境,指导行政实践,利用和改造行政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调适,在行政实践中达到动态平衡。

  西方国家步入后工业社会后,提出了“新公共管理”、“企业化政府”、“管理主义”等理论,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思想,也促进了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虽然实践存在不足和矛盾,理论有一些缺陷和弱点,但其存在和发展对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影响有目共睹。中国社会处于历史性转型时期,行政管理学发展呈现二元化特征:一是中国社会虽具有现代社会形态,但由于思维定势和惯性,中国传统行政思想对行政管理学的现代发展仍然具有重大的影响;二是中国正努力建构现代行政管理学形态,主要以西方行政管理学为参照系,但西方行政管理学在中国并不能照抄照搬地发展,这些因素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进程更为复杂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行政管理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行政和人民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的行政管理原则;二要吸收国外行政管理学优秀研究成果,把中国行政管理学与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学相联系进行研究,强调学科体系内在交融和共生发展机制;三要认真研究中国行政历史以及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2.行政管理学建设的重点转移

  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不可能直接用西方话语系统来解说中国实践,任何社会科学离开了对本国或地区的现实分析和思考都会虚幻而不现实。中国行政管理学过去近三十年的发展,如其它社会科学一样,充满了移植和加工的特点和性格。模仿和移植也是一种国际化,是学科早期发展的客观需要,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但是,中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一直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行政管理有自己成功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提炼和升华。从发展中国行政管理学角度看,建设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最大的挑战。

  理论化过程可以包括引进、吸收、创新和重构这样几个阶段。如果引进和吸收是理论在量的方面的积累,那么创新和重构则是理论在质的方面的飞跃,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但理论需要不断地提炼和升华,不能等到引进或吸收完全完成之后才创新和重构,那样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创新和重构永远无法完成。

  反观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在研究重心上主要处于引进和吸收阶段,相当多的研究集中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正如20世纪中叶行政管理学大师罗伯特·达尔在《行政管理学的三个问题》中所说:“从某一个国家的行政环境归纳出来的概论,不能够立刻予以普遍化或被应用到另一个不同环境的行政管理上去。一个理论是否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场合,必须先把那个特殊场合加以研究之后才可以判定。”简单地把其他国家或者其他时期的理论应用到我们自己的实践中,在本质上是派生的和扭曲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把其他国家或其他时期产生或解决问题的理论移植到中国土壤中创建的概念体系。将研究重点放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上,不仅阻碍了对于自身问题的学术关怀,妨碍了自身特色理论的构建,也不可能对中国行政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建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需要实现行政管理学研究重心的转移,把精力集中到中国问题研究上来。

  一是凸显中国问题意识。面对中国语境中的行政问题,从国外的理论和实践中难以找到真正的答案。已有的“答案”可能不仅在西方饱受争议,在中国也会有水土不服的可能。即使是相同或相似的行政问题,运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或途径来解决,其效果也可能有巨大反差。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建设,不要刻意去验证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也无需用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来规定中国问题。重点是发现中国问题,从中国具体的行政实践中认识现象,从中找寻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规律和本质,逐渐形成和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知识自我生产和发展的机制。在中国行政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中,诸如公共危机管理、绩效管理、大部制、行政三分制、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当前中国行政领域中的热点或焦点问题,仍然需要进行认真的学术性反思和创新:这些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真正的问题在哪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在哪里?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发掘和面对的是这些问题。不然,我们解决的将是一个伪问题,即使方法再有效亦是徒劳。

  二是创新中国研究方法。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是主导研究方法,它推动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行政管理学知识的生产和发展功不可没。然而,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根植于个人主义的张扬,其工具性、经验性、单向度性等弊端暴露无遗,西方学者也对此颇有意见。美国学者怀特认为,行政管理学研究不仅有解释性、诠释性和批判性三种研究模式,而且与解释性研究方法一样,诠释性和批判性研究方法也可以促进行政管理学知识的增长,为行政管理学知识增长作出合法贡献。实证主义研究在中国的开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研究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一方面,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在中国还未被大多数行政管理学者所认识和接受,行政管理学界对实证研究方面的知识还很缺乏;另一方面,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是与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情境相联系的,它对中国行政现实是否具有解释力和预测力,能否促进行政管理学知识的生产和增长,还是一个未知的疑问。因此,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在保持既有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基础上,需要克服单一的研究途径,引入哲学形而上学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拓展行政管理学研究视域。在尊重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打破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引入反思、批判、伦理的价值维度以及以整体主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研究方法,以创新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方法。

  三是构筑中国对话管道。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获得空前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研究上也出现学科分工,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明确的研究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呈现专门化和碎片化的镜像。人们在为各个学科有自己独立发展路径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却发现建构的理论渐渐远离客观世界,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日益缺乏。每门学科根据自身特定的知识来建构理论,缺乏整体性的世界知识体系,就如在显微镜下观察事物的部分,显得脱离现实,这就是人们总感觉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不一致的根本原因。因此,构建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一要寻找跨学科研究契合点。行政管理学在社会科学中是一门边缘学科,也就是跨学科、综合性的新兴学科。行政管理学者们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研究行政问题时,需要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的掌握和运用,对应不同的研究问题或范围予以合理选择,找到跨学科研究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明晰行政管理学的真正使命,增强作为学科的自信心,尊重不同学科的规律,加强学科之间的对话,拓宽行政管理学研究视域,统筹于中国的具体行政问题的研究,建构行政管理学自身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二要构筑理论与实践融合平台。行政管理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有行政实践的支持,任何脱离实际的理论都不可能解释实践中的行政行为,更不可能指导行政实践。当然,很难从一开始就形成一个非常理想的理论,理论构建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之间不断地进行互动。因此,构筑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场域,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三要优化历史与国际沟通渠道。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是永不停息的,厘清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轨道,洞悉国际行政管理学发展的脉络,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和规律,对行政管理学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把握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沉积,着力挖掘中国古代行政经验,总结中国当代行政特点和基本规律,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都是构建具有现代形态的中国行政管理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3.行政管理学建设的路径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就是“要在行政管理学的语言、术语上中国化,营造属于中国的行政管理学语境和话语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在行政理念、行政思想、行政原则和行政目标等方面从根本上加以中国化。”这种从语言形式到实质内容上的中国化,内在地要求运用现代语境对行政管理学的解读与诠释,对中国特有的传统资源加以深度发掘,找寻积极的具有生命力的因素,重视传统资源对行政管理学建设和发展的影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涉及到对西方行政理论的反思和批判。这不是简单从研究对象、研究议题、研究方法上使之适应于中国,而要涉及到意义的阐释与文化价值问题。行政管理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涉及西方行政理论的普遍化或通则化是否可行的问题,牵涉到如何从本土的行政问题建构成为通行西方社会的行政管理学理论。行政管理学迫切面临“知”与“行”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个别差异”与“文化差异”的问题,必须严肃思考全球化时代东西文化融会贯通以及认识论的问题。

  中国不是要不要向西方学习,或者学多学少的问题,而是应该认清文化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合理构建问题,即理性或非理性哪一个为文化的基本内核和合理内的核问题。如果把非理性作为基本内核,不论什么情况下,都先要考虑合情就没有什么是非标准。人在不同场合“情”会发生变化,这样事物发展就没有了逻辑性,虽暂时能够获得一些发展,但由于事物缺乏内在科学逻辑性,事物发展就会发生混乱,使得社会发展不稳定。把理性作为基本内核,理性第一位,保证了整体上的公正与合理,使社会发展合乎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再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促进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辩证地看,应该把西方理性的基本内核和东方伦理的合理内核相结合,以此作为支撑建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路径。

  根据文化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即“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的过程,我们主张以“阶段创新”作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路径,对国外先进文化大胆引进,加以创造、消化和吸收,吸取适合我国国情和我国行政管理实际需要的有机养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借鉴和吸收。对我国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否定,应吸取其中积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取向,应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它新的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外在冲击”阶段。中国行政现代转型主要以西方理性精神作为自己的基本参照系,实现价值系统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第二,“内在转化”阶段。中国行政的现代转型已具备了树立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条件,要通过“以我为主”的发展而成就具有自身特质的现代行政管理学体系。

  鉴于中国社会处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行政管理学研究相对不足阶段,中国行政管理学仍处于“外在冲击”阶段,传统文化的惯性制约和路径依赖使行政文化中理性精神不足,但我们可以通过阶段创新的文化战略,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进程。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需要从行政哲学的视角,立足于中国的行政实践背景和文化特色,对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进行批判性反思。这不意味着对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全面否定,而是重新审视,是对西方的行政管理思想的合理性评价,是对西方行政实践和文化语境下行政管理学特征的思考,是对中国行政生态的适应性分析。总之,根据行政管理学知识生产和发展的逻辑,透过适当的、可行的、有效的设计方法和研究途径,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行政管理学已是迫在眉睫。

  四、建议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同层面的协力合作共同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聚焦于中国特殊生态情境和语境体系下的行政实践,以及中国行政问题或公共问题的解决,建立具有真正意义的中国行政管理学。

  1.铸就共同的认识和思考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和探索国家行政机关或公共组织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应用性学科。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立足于国情深入研究、全面总结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提炼和形成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强化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方式创新,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将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要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思考什么是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如何建设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等问题。

  2.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研究需要与政府管理的实践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一方面,通过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研究,提炼或形成的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管理或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另一方面,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研究来源于政府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管理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行政管理相关信息等资源需要政府提供支持,这是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研究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3.不同研究组织或机构的关注和参与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需要不同的研究组织或机构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研究行政管理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需要有对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解和行政实践的考察,对中国行政管理思想的梳理和特有国情的分析,还需弥合不同学科知识发展造成的间隙和隔阂,这些任务依靠少数研究机构或组织难以承担,需要吸纳不同研究组织或机构的关注和参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作为研究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行政管理科学、为政府改进行政管理服务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科学是其重要使命之一。一方面,要组织相关科研单位或研究机构进行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研究,形成相关研究报告或研究成果,作为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累积;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相关学术出版物,如《中国行政管理》和其他期刊杂志或出版社的作用,使之成为传播行政管理知识、探索行政管理学理论、交流行政管理学研究经验的平台,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研究。

  4.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加强国内外交流和合作,拓宽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范围和层次,提高行政管理学的学科地位,促进国内外行政管理研究的对话和接轨。在国内交流方面,通过相关课题研究,加强科研单位与各级政府部门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主办和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加强学术界、国内科研单位之间的学术研讨和联系。在国际交流方面,选派科研人员赴国外著名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访问研究并参加学术会议,邀请国外著名学者、专家来国内讲学,接受政府官员的访问,就有关行政管理问题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科学不是狭隘的民族情绪和观念。西方人提出的对人类有普遍意义的行政管理学,不仅仅只适用于西方国家;同样,中国人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行政管理学,也不仅仅是属于中国,一定会属于世界。

  综上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学理论发展和成熟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推进、市民社会的成长发育、先进文化体系的发展和成熟,通过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研究和实践、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一定会不断推进行政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促进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形成和实现。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

  组长:贾凌民

  副组长:张康之 靳江好

  成员:施雪华 刘俊生 鲁兆旺 范绍庆 胡仙芝 赵鹏 吕旭宁

  执笔人:贾凌民 范绍庆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