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资源 > 民主政治 >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专家:中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显现出"三强三弱"特征

作者:盛卉 时间:2010-11-09
  人民网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盛卉)“中国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但也暴露出机制和体制中的缺陷。中国的金融体系没有问题,但由于外部需求大幅度下降,冲击到中国的实体经济,而中国实体经济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全部暴露。”这是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昨日在“金融危机下的政府管理”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金融危机下的政府管理”国际研讨会于11月8、9日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研讨会将在两天时间内分六个单元进行专题研讨。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各成员国代表、发展中国家行政学院院长研讨班学员和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共90多人参加了此次国际研讨会。[详细]

  汪玉凯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体制保障——关于后危机时代中国行政改革趋势分析》的主题发言。汪玉凯表示,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有这样一组数据,09年全世界经济一片衰退,全球经济衰退0.8,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几乎都是衰退,按照世界经合组织提供的数据,美国衰退了2.5%,日本衰退了5.4%,印度增长了5.6%,中国经济增长了9.7%,应该说中国经济率先带动了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这是全世界公认的。

  同时,汪玉凯指出,中国在成功应对危机的后面,至少表现出“三强三弱”的特征:

  第一、保增长的动力强劲,措施得力;调结构步履艰难,阻力重重。

  第二、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内需特别是消费性需求,特别是消费性需求对中国经济拉动很大。中国去年最开始增加是8.7%,后来是9.1%,投资拉动了8个点,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4.6个点,去年我们出口是倒退的,负3.9个点。如果用消费4.6点减出口负3.9个点,这两个几乎抵平就是0.7个点,投资拉动8个点,所以投资对中国经济拉动的强劲作用明显,内需消费仍然比较疲软。

  第三、国有经济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表现抢眼,但民营经济作用相对比较弱,特别是中小企业依然困难。

  “这‘三强三弱’折射出来的是发展方式问题。靠牺牲资源、牺牲环境,牺牲了数亿计廉价劳动力的保障,中国付出了沉重代价。这种发展模式以金融危机爆发为标志,基本上走到了尽头。”汪玉凯强调,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了低成本出口战略难以为继;低端产业主导的经济结构难以为继;资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使中国传统技术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的劳动在整个过程中占比持续下降,以及严重的社会分配问题不足,引发的社会问题。

  汪玉凯指出,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确立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启动内需战略和富民战略,这些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实现。那么从公共治理、政府管理的视角来看,未来中国要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要高度关注四大问题:第一、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第二、要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优化经济结构;第三、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实施富民战略;第四、要加快行政改革的步伐,提高政策的公平和正义。

  “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有很多客观因素,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评资源和环境,这些都是和政府自身行为有关,对经济发展方式所产生负面影响。政府有责任首先改革好自己本身,要通过自身加强改革力度,要提升政府在公众中的公信力。”汪玉凯最后强调。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