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我的时代——关于1941年至1945年的伟大卫国战争
作者: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    文章来源:  
    编著接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教授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参加著,也曾是试图暗杀斯大林的恐怖小组成员。现将他为庆祝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刚刚发表的《我的时代一一关于I941年至1945年的伟大卫国战争》含文翻译刊载。在这篇文章中,他对学界长期以来关于卫国战争的流行观点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他否定“斯大林对战争准备不足”的说法,认为当时已经尽到最大努力;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当时的唯一选择;认为如果不是在军队中实行了清洗,“苏军将输掉这场战争” ……更重要的是,针对目前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尽量不提苏共、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体制贡献的问题,明确指出这场战争的胜利首先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和“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取得的胜利”。季诺维耶夫是当事人和见证人,他的见解应该有某种参考价值。


    个人背景

    因为我将要讲述的是我个人对这场战争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先谈谈我自己。

    早在1938年我就是坚定的反斯大林主义者和苏维埃(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批评者。但我并不是苏维埃(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敌人。我曾是个理想的和浪漫的共产主义者,将我当时认定的苏联生活中的消极现象视为对理想的、真正的共产主义的背弃。我认为,这种背弃的错误就在斯大林的领导集体和斯大林本人。我一直到斯大林去世都是一个积极的反斯大林主义者。在过去的岁月,我得以有机会像在实验室里一样来观察和研究苏联社会方方面面的现实情况。我观察了战争的情况,而且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参加过战斗。我也观察了后方的情形,了解了国家在战时的状况。

    然而,我对苏联社会、斯大林主义和斯大林的理解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着变化。我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使我能用客观的学者的立场来看问题。于是我的反斯大林主义失去了理性根据。我下面想要说的,正是这种科学研究的结果。

    我不止一次在我的论著中谈到过与二战有关的题目,其中包括两本分别在1980年和1983年首次发表的名为《俄罗斯的命运》(离经叛道者的自白)和《我们青春时代的飞翔》的书。在完成上述论著之前,我形成了对1941~1945年战争的理解。那些观点,我一直坚持到现在,而且今后大概也不会改变。

    备战

    从1933年起,我在莫斯科居住并上中学。当时我们这些学生不断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同西方帝国主义首先是与德国的战争即将来临。我们准备着打仗!不是准备着打侵略战,而是保卫战。虽然有的时候人们也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卫,说要打先发制人的战争,但这只是说说而已。保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免受世界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德国颠覆是我们的核心思想(那时候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被说成是法西斯)。我们战前的一代人准备的正是这场战争,而不是泛泛所指的战争。我们是作为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继承者和保卫者成长起来的。

    许多年过去了,多少事情的看法都已改变!现在我可以信心百倍地说,我这一代人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是任何别的一代人都不可能取得的胜利。尽管我们这一代人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尽管上年纪的几辈人在战争时期生活过也战斗过,尽管更年轻的人们成长起来并加入了战斗,但归根到底是我们这一代人决定了这场战争总体上的道德、心理和意识形态基调。套用俾斯麦的一句话,他说普法战争中的关键之仗是普鲁士的人民教师打赢的(意指普鲁士的教育和培养体制比法国优越下一译者注》,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并且现在还要重复,1941~1945年的战争是靠1937~1941年间毕业的思想上一直“准备打仗”的十年制学生打赢的。

    国家长期处于备战状态。斯大林的领导班子十分清楚,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大家都已明白谁是敌人。国家在物质方面也进行了备战。但这是在特定的历史现实中进行的,并非是在抽象的空谈中进行的。如果注意到具体的条件,那令人惊讶的不是做了些什么,做错了些什么,而是最终在实际上干成了什么。我相信!任何其他的领导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政治战略指导下都不会像斯大林做得那么多。斯大林所做的准备,就当年的条件而言已达到最好程度了。那些斯大林主义的批评家们确信,好像没有斯大林并且如果采取别的战略的话就可以避免当年的恐怖和损失,他们简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不负责任的饶舌家。绍塔。鲁斯塔维利(12世纪格鲁吉亚诗人——译者注)是这样说这些人的:“从旁观战的时候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战略家。”

    就物资、技术和纯粹的军事意义上的备战而言,国家在1941年6月之前的确没有在应有的水平上做好准备。但这不是斯大林也不是他的领导班子的过错。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仅仅取决于斯大林,西方战略家们不是傻瓜。如果他们等到苏联全副武装地准备好才打就太奇怪了。国家如果再有几年的时间(两三年,不用再多)用来准备战争的话,损失就会比实际小得多。但要完全避免重大的损失原则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敌人拥有巨大的实力。他们既有军事经验,又拥有高度的知课水平。德国军队的精神状态高昂,具有极明确的方向性。侵略者有时也是不赖的斗士。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上述观点。在战争开始阶段我在离西部边境不远的坦克团服役。坦克团的装备是“BT-5”型坦克。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不足以抵御德国的坦克。而且实际上这些坦克并没有参战。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发明了“T-34”型坦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坦克。但是这种坦克的批量生产和装备军队最少需要一年或两年的时间。类似的情况在空军中也有。在1941年前就已经发明了天才的攻击机,而装备军队也至少需要一年。我还在空军中服过役。我开的飞机还是“伊尔-15”和“伊尔一16”,它们无力对抗德国的技术装备。战争一开始我们就有著名的“卡秋莎”大炮了,但总共只装备了一个炮兵连。在其他许多方面都存在类似的情形。如果将送单问题单独拿出来看,似乎可以解决得更好些。但是这样的问题多得不计其数!所有上述问题都得到解决简直是不可能的。当时西方世界(包括德国)也无人相信这些问题能得到解决。

    互不侵犯条约

    人们就这个题目不知胡扯和捏造了多少东西出来!特别是针对斯大林!对任何头脑健全的人来说事情的本质是简单和显而易见的:就是不惜任何代价推迟不可避免的战争的爆发。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斯大林的战略是正确的,况且在当年是唯一正确的。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斯大林主义的揭露者和批判者通常只在拿表象当本质大做文章,而对真正本质的东西却看不到或是故意避而不谈。我承认,连我也没有马上学会分清事情的实质与表象。因为这在我当时的情况下是不那么容易做到的。过了几年以后,我首先给自己制订了这样一个方法,那就是在评价斯大林政权的时候,我将自己放在斯大林的位置上自问:如果我处于他的位置该如何做?几乎每一次都不得不承认:我不能比他做得更好。

    大清洗

    人们就军队中的清洗问题谈了很多,现在还在谈而且还将要谈下去。对这一问题流行的看法是:清洗削弱了军队并且成为战争初期失利的一个原因。甚至那些对斯大林貌似忠诚的人也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并向斯大林的揭发者们妥协。

    我根本就不接受大清洗这一被索尔仁尼琴清晰描述并从意识形态角度加以歪曲了的苏联历史概念。问题不在于大清洗是否存在,它确实有过。它当然没有达到大清洗揭露者们夸大的规模,但规模的确相当大。事情的本质在于,大清洗一般是被想象成什么样子:这些描述脱离了具体的历史环境,所有的被清洗者都被描绘成是罪恶的斯大林及其手下人的无辜的牺牲品,似乎当时苏联没有发生任何社会斗争。而实际上这种斗争有时是相当尖锐的。我参加的恐怖主义小组,不管有多荒诞,它都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如果被挖出来,我早被枪决了。难道说这也要算是斯大林的刽子手们恣意妄为的暴行吗?!为谋杀斯大林还该给我发奖章不成吗?!(当然,如果谋杀成功了的话!早晚会有人给我授勋的。这也会成为社会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简而言之,我研究了很多年的战前情形,包括军队中的清洗情况,得出了所有讨论过这个话题的人们都认为是歪理邪说的结论:如果战前军队中没有进行清洗运动,我们就输掉这场战争了。别说一个弗拉索夫(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叛变的将军----译者注),几十个弗拉索夫也会出现,而且可能个个比他危害更大。

    战争的开始

    许多人讲过而且还在讲战争的突发性。说什么斯大林错过战机了!事实上这是不对的。必须分清战争的突发性和它具体爆发时间的突然性。此外,还有我上文所说的为拖延战争爆发所做的努力。

    下面讲讲凭我自己的经验了解到的事实。我1940年参军到了远东。年底,许多部队开始向西调遣。我们的团也其中。当时上级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要我们准备和德国人作战。什么时候?就是明年,天气暖和一些的时候!可能就要打仗。顺便提一下!我发现,早在1940年,以斯大林为首的国家领导就下达了从东向西调遣军队的命令。也就是说,当时领导人曾经认识到可能会同日本作战,后来这种可能性被排除了,要不然斯大林不会走削弱远东军队的这上步。

    当载着远东军的军列向西慢慢前行的时候,可以推断的是,西方媒体出现了有关的报道;因为塔新社反驳了西方关于苏军调动的报道,说这都是些“谣言和诽谤”。

    到了西部边境,我们已经毫不怀疑战争必定要爆发了。我们当然还没有想象到它将会是怎样的悲剧。我们甚至为它的到来感到高兴。上级教导我们说,战争从一开始就是要取胜的,而且将在敌人的土地上进行。我曾对此产生过疑问。我曾有机会在秘密部门工作(我会画图纸而且会德语),我知道将是多么强大的德国人与我们对抗,而我们只集中了一些骑兵团和几支装备着老式坦克和装甲车的坦克装甲部队。但是这种疑问并没有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1941年中,朱可夫大将视察了我们部队。当时我在营房值班。我们的营房好极了,以至于朱可夫大呼:“战争迫在眉睫,可他们把这儿布置得跟疗养地一样。”第二天给我们发了“死亡像框”—一个塑料的胶囊,里面塞进记录着我们个人资料(包括血型)的证件。很快(好像是6月19日)我们就离开了营房,全副武装地开着坦克和装甲车奔赴战斗阵地,准备好参加战斗。夜晚是在野外度过的,一直等候着进攻的命令。而早晨又回到营房,把炮弹交回仓库,把车辆放回车库,甚至把武器和机枪进行了防腐处理(抹上厚厚的下层润滑油)。傍晚时指挥部的人都离开部队去参加指挥训练去了。

    如何评价战争初期部队的这种情形呢?如果把它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单独拿出来,那么对部队的准备情况可以这样评价:有点盲动,准备不力。但是如果注意到高层领导完全合理的无论如何也要拖延战争的意向,那么这将被看作是许多悲剧事件中的一件,只有在纯粹的想象中才能避免这种事件的发生。

    战争初期苏军的失败

    这些失败是众所周知的。对此不计其数的文献描述过。对这些失败的评价都有很大的局限,但是我要使自己超越这些局限。

    首先,我认为这些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失败可能会小一些,但不会很小。必须要注意到德国的总体备战情况,它的军队的经验,强烈的征服和占领我国领土的愿望这个现实。

    苏联在当年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了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但它无法不以付出巨大损失的代价来阻止这样强大敌人的进攻。而且正如后来战争进行的情况表明,战争初期不付出巨大牺牲就扼制住德国军队,是无法想象的。况且,德国人不会像斯大林战略的批判者们想的那样,恰好在苏联做好准备的时刻发动战争。

    第二,双方在战争初期打了些战役,而且是相当激烈的战役。我在1978年被迫移民德国后遇到过曾与我在同一战场(在奥尔什附近)作战的希特勒军队的一名军官。他早在1941年6月底,在一次与一支退却的苏军部队作战之后,在日记中写道,德国将输掉这场战争。

    第三,失败教会了苏联领导人、指挥员以及广大苏联人民很多东西,使国家、军队各个阶层的组织况状发生了深刻转变。凭借这种转交,终于挡住了德国人的进攻,使他们遭受了巨大损失。我们在这一阶段主要的胜利是德国闪电战思想的失败。闪电战中断了。这使德国人对战争的顺利进行产生了疑问,许多德国人甚至坚信将输掉这场战争。我们迫使德国人打持久战。这一点他们想都没想过,而且他们也不会打持久战(至少比我们差)。又有谁考虑过战争中这一因素的重要程度呢?!

    最终,正是战前几年和战争开始后的进程让地球上的亿万人民(特别是西方人)对我们国家产生了好感。这些好感在战争进程中赶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以至后来绰绰有余地补偿了我们战争开始时的失利。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战争的进程

    战争几乎持续了四年。对于和平时期的生活这是极短的。而对于这样一场把全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所有人都卷入其中的全面战争,这个时期是漫长的。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这段时间则是无限漫长的。

    虽然关于这场战争,人们写过太多的东西,但是我却没有见到真正的科学研究。那些堆砌了各式各样事实信息和不负责任的空话的扬扬万言的大部头有过许多,而且直到现在还在大量涌现。但是浏览这些书的时候,我甚至在最不错的书中都找不到对那场战争的现实描写,而这场战争是我和周围所有人生命的组成部分。

    在战争年代和战争结束初期我写了相当多战争题材的诗和散文。但要把它们刊登出来是完全不可能的。甚至当我的创作成果不知怎么流散出去的时候,要想标明自己的作者身份都是危险的。例如,我就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庆祝胜利的宴会上的祝酒词写的诗《祝酒词》,就是我在宴会后写的即兴诗(它只是1978年才在西方刊登在《光明的未来》一书中)。幸亏我的朋友用书写体记了下来。其他的军官也读到了这首诗。自然,有人把它送交了“机关”—--在当时这是很平常的事。“机关”花了下一个多月的时间试图找到作者。如果找到了,我一定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不计其数的书对当年的大清洗运动都有相当多的详细描写。我不否认确实有过大清洗,但是我认为,这些描写完全是片面、有偏见和带有很大夸张成分的。必须指出的是,战争年代在相当广泛的苏联人中,特别是在军队服过役的人们中(当时军队里有1000万人〉产生了一种战后成为反斯大林主义基础的思想倾向。而在当时速种思想倾向被认为是敌对的。

    我那个时候就自己对战争的观察和感受而创作的有关作品保存下来的很少。仅从当年写的一首诗中摘录一段为例:

    我知道,战争不是嘉年华,
而是饥饿,寒冷甚至是折磨。
但行军中总会有休息,
而且战争中会不会有奇遇?
会有的。如果肚子填得饱饱的,
体会高枕无忧地大玩战略游戏,
靠着无数的死伤,
搂一把勋章和荣誉。
如果后方的庄稼地沉寂,

如果野狗跑进新建的指挥部里,
对于其他上百万的人
战争就是让人头晕的孤寂。
对于年轻后生就是进攻,突击。
对于报纸和荧幕战争才有意义。
战争是对结束的期冀。
心灵的伤口还没有痊愈,
对它本质的谈论平淡无奇。
死掉的人默默无语。
活着的滑头货承受功勋业绩。
偶尔幸免于难的人们会抱怨几句,
但他们早已不愿被人记起。
长官们将军事科学胡编一气,
对过去的罪过没有些许悔意。
作家们也胡诌些战地浪漫曲,
反反复复又无聊又没趣。

    但是,我上面说的,只是当年生活的一小部分。这丝毫不能降低这场战争的宏伟规模和它的社会意义。我集中精力于我认为最主要的事情,尽量从科学的高度去理解苏联社会。而战争使人几乎能够在实验室般清洁的状态下来观察社会。尽管我对苏联持批评态度,尽管我坚持反斯大林主义,但在当时(20世纪40年代),我就得出了以下结论。

    对战争的评价

    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当然,从社会性质上讲,二战包含的并非同一类型的战争,它包括了两种类型的战争:一是西方以及日本等同一社会类型国家之间为重新划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即列宁思想中的帝国主义战争;二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战争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战争。希特勒德国反对苏联的战争从其社会本质来说反映了西方国家毁灭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企图。西方并不认为发动这场战争有罪。苏联没来得及准备好这场战争,正是西方发起战争的原因。西方国家(首先是英国、美国和法国)想借德国之手毁灭苏联,同时在战争中消耗德国。这样看来,这场战争不是列宁思想中的帝国主义战争,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战争。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部分。苏联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场社会战争显示出共产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许多方面,显示出它战胜时代及全球规模的困难和灾难的能力。胜利的结果是共产主义开始在全球传播开来。苏联开始成为世界强国,能够为指引人类进步而同西方世界作斗争。

    仅举一个事实为例。德国及其西方世界的敌国,从战争开始直到战争结束,军事技术的进步不是很明显的。原子弹不必算在内,为摧毁日本丝毫没有必要用到原子弹。而苏联在科学、技术和工业都极其困难的战争年代,在完善作战部队的武器和供给方面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没有能力做到这—点。

    被窃取了的胜利

    1941~1945年对德战争的胜利日被正式宣布为俄罗斯最要要的国家节日。看上去,这好像是值得欢迎的。但是如何解释这场胜利而且如何具体实现对胜利的承认与庆祝呢?这场战争和我们的胜利中最主要的东西被阉割掉了,而这最主要的东西便是社会的实质和能表现其特征的具体历史事实。官方在新闻媒体中老讲什么抽象的俄罗斯而不是苏维埃的俄罗斯,也不讲苏联。即便提及苏联,也是一些无足轻重或者反面的话。有一个人的名字,如果没有他,这场历史上最伟大战争的胜利难以想象,这就是斯大林的名字----他或者完全不被提及,或者即使被谈及,也好像胜利恰恰是违反了他的意志才取得的,而他似乎只是妨碍了胜利,犯了许多错误并犯下了罪行。

    有人说,是什么抽象的人民取得的胜利。是的,战争是人民进行的并取得了胜利。但是,不是什么抽象的人民而是苏维埃人民。我强调一下:苏维埃!而苏维埃人民一----这是1917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人民,是社会进步的新道路开辟者的人民,是建立了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影响了全世界历史进程的人民,是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培养的人民,是共产党和以斯大林为首的最高层领导下的人民。这是历史的事实,忽略了这个事实就意味着蓄意篡改历史。

    无可争议的是,胜利取决于下系列复杂的综合的历史因素,其中包括俄罗斯忍受最困难生活条件的能力,爱国主义,西方国家的援助等等。但是胜利的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以斯大林为统帅的国家领导,包括军事领导。不论他们实际上有怎样的缺点,也不论反共产主义者和反苏维埃者如何给他们编造缺点,战争首先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取得的胜利。在战争年代以及战后年代这个历史事实甚至对最不共戴天的反共分子和反苏分子来说都是毫无争议的。这正是历史事实----一正像输掉战争的首先是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国家民族主义者那个历史事实一样。忽略这个事实并歪曲它,意味着毫无廉耻的意识形态宣传的谎言,意味着愚弄广大俄罗斯民众以迎合那样一群实现了反共剧变并靠其发财的俄罗斯人和西方势力,而正是西方在我们取得胜利后立即开始了反对我国的取名为“冷战”的新阶段战争。

    而西方把我们在反希特勒德国的胜利中起到的作用说成是次要的,几乎把胜利的功劳(至少是主要功劳)完全据为己有。当然,西方国家为战胜德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帮助我们国家顶住并摧毁了侵略者。但是要知道他们付出这些并非出于对俄罗斯共产主义的热爱。他们从还在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反对我国。他们付出巨大的努力,要把希特勒的扩张引向苏联。后来由于西方世界本身的内部冲突等历史条件的变化,促使他们成为苏联的盟友。他们之所以开辟反对德国的第二战场,是因为苏联军队开始取得胜利,没有给西方留下半点苏联战败的希望;是因为害怕没有西方同盟国的参与,苏联军队也能彻底击溃希特勒德国并占领整个西欧。同盟国开辟了第二战场,想让自己摆脱对共产主义会在全欧洲取得胜利的恐惧。必须承认,这种恐惧对促使盟国开辟第二战场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人类历史上最伟太的战争的胜利被一些人从真正承担了所有战争重荷的人们、遭受了最巨大损失的人们、显示了最太耐心和勇气的人们、为胜利事业付出最高和最灵活智慧的人们那里窃取了。

    根据俄罗斯官方的观点,1941~1945年的对德战争是解放战争和卫国战争,俄罗斯人是为祖国而战。我同意。但是为什么样的祖国而战,这是问题所在。在战争年代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对此有任何疑问(极少数情况除外)∶绝大多数苏联人是为苏维埃(强调是苏维埃!)祖国而战。在战争来临前夕,苏维埃(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对于大多数苏联公民来说已经成为习惯的生活方式。要让人民大众脱离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上简直是不可能的。不管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人们所做的保卫自己和自己国家的事情就是保卫新的社会制度。俄罗斯和共产主义并非并列存在的,而是统下在一起的。绝大多数积极的公民首先将自己视为苏维埃人。俄罗斯共产主义的破灭对他们来说等同于俄罗斯本身的灭亡。在战争过程中这种感觉实际上是作为大众意识形态的下个组成部分而得到了加强,甚至那些知道苏维埃社会制度不足之处并对其持批评态度的人们也是这样评价它的。他们明白,侵略者威胁着他们的生存。所以“爱国主义”在这儿不能完全符合苏联人实际的思想趋向。

    1945年斯大林(正是斯大林)的苏联反希特勒(正是希特勒)德国的胜利意味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共产主义路线反对资本主义(西方)路线的胜利。它标志着第一阶段西方世界(西方主义)反对共产主义的划时代的社会(!)战争的结束。此后立即开始了取名为“冷战”的第二阶段的战争。它以20世纪末苏联向西方的投降而告终。在决定这种失败的总体因素中,苏维埃(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毁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方为自己在1945年的失败捞回了老本。“冷战”的胜利者们展开了对苏维埃历史的全面的篡改运动,同时从1941~1945年卫国战争的胜利者们手中窃取了“热战”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

    结论

    战争开始的时候,在我的正常生活突然中断了的一刻,我写了一首诗,那里面有这样的诗句:

     就让战斗永不停息!
就由着罪恶横行肆意!
反正我还将属于你,
那个生我的时代,
那个生我的世纪。

    我感谢命运,是她让我在那个苏联时代出生并度过了大半生的时光一一最阴郁的和最光明的,最残酷的和最豁达的,最卑微的和最高尚的时光。让我最难以忍受的心痛是我成为了他灭亡的悲剧的见证者。
    (马晓明 孙建廷译)
    (译自俄罗斯《自由思想》杂志2005年第5期)
(2005-12-21 17:22:00 点击222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