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不忘马克思主义“初心”
作者:邢乐勤 仲帅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0日 07版)

   【知行论坛】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时算起,马克思主义已走过168年。在那绵延激荡的岁月里,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扎根在古老的中国大地,绽放出一株株理论之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首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之路,我们不能忘记,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初心”,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今天,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为了继续前进;为了更好地前进,就必须深刻领悟“初心”之内涵,切实把握“初心”之坚守,努力推动“初心”之践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

  揭示历史趋势 

   

  指明正确道路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对于一个理论来说,“初心”就是它创立时最初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以共产主义为“初心”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而马克思主义又为共产主义理想提供了逻辑严谨的论证。具体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雄辩地证明了走向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真正趋势。政治经济学发现了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调和的根源,有力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被共产主义社会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不仅生动描绘了共产主义理想蓝图,而且找到了通往这一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那就是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初心”,忘记“初心”,我们就会浑然不知为何出发、路在何方、去往何处。

  马克思恩格斯是捍卫“初心”的光辉榜样。对于一个理论家来说,“初心”就是他创立理论时最初的信念。马克思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23岁就获得了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他完全可以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恩格斯出生在一个工厂主家庭,偌大的家族产业需要他去继承和发展。可以说,只要他们对“初心”不必过于执着,或是略微变通,就可以过上令世人称羡的生活。但为了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不惜背叛家庭和阶级,摆脱宗教文化的影响,忍受政敌的诋毁、贫病的折磨和至亲的怨愤甚至远去。每每遭遇攻击和诘难之时,他们总是拿起理论的武器进行理论的批判,同形形色色的思想流派进行坚决的斗争。伟大的革命导师用自己的信念与行动生动诠释了对“初心”的捍卫。

  守护最初梦想 

   

  投身当代实践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时,首先要面对中国社会的实际,他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通往共产主义之路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引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发轫。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他曾说:“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这一语道破了问题的本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是方法或手段,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只是具体目标或任务,实现共产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信念和最终目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拼搏奋斗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这一“初心”。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尽管共产主义理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初心”的坚守始终如一,从未偏离,从未放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一以贯之的坚守。马克思指出:“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现有的前提”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以“三期叠加”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这是把共产主义理想切入到当代中国实践过程之中的“中介”或“桥梁”,从而使共产主义以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新面貌诸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战略等,真正转化成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在这种情势下,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首先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这个阶段性目标前进,进而奔向共产主义这个终极目标。

  保持理论清醒 

   

  坚定前进方向 

  当前,在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中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有的认为共产主义还很遥远,现在谈为时尚早;有的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有的认为谈共产主义是“左”的表现,唯恐躲避不及;也有一些人没有正确认识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谈坚持马克思主义却避谈共产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同共产主义割裂开来。这些都是没有领悟马克思主义“初心”之内涵、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初心”之坚守的表现,不仅容易陷入思想误区、引起思想混乱,还将影响前进道路,导致误入歧途。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这告诉我们: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共产主义同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要在把握马克思主义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系。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同共产主义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初心”,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的一条金线,是我们进行整体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只有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才能为坚信和践行共产主义信念提供理论指导和价值判断。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共产主义信念教育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对内容进行任意剪裁,避免只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理的分析上,要坚决纠正那种刻意忽视共产主义信念教育的错误倾向,重视对共产主义信念的传递和培育。

  促进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同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崇高理想,我们应胸怀远大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现阶段的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朝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阔步前进。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让他们懂得理想不仅仅在远方,更在我们的脚下,在我们来时的路上。

  (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研究基地)

(2016-12-11 11:31:00 点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