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作者:杨金卫    文章来源:  《成都日报》(2017年6月22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以来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都透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

    邓小平理论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和国家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植根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邓小平理论,其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的前提下提出的新课题。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围绕着这个根本问题,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创新性,最突出的表现是以哲学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审视传统经济体制,从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要求出发,打破长期以来对计划经济的迷信和社会主义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禁忌,提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改革思路,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有步骤地推进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勇敢地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历史性贡献,在于面对内外形势的新发展、环境条件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了崭新局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更富“中国特色”。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系统概括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发展战略;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承上启下之重要地位,进一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创新的坚定步伐。

    科学发展观 

    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创立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根据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围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致力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并完善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成果,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从而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赋予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以及“靠谁发展”等发展的基本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认识。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 

    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治国理政新的实践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富有创见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等战略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

  (作者: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2017-07-03 16:06:00 点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