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坚持四个自信 推进伟大事业
作者:金民卿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2017年6月29日

  坚定道路自信,不断拓宽伟大事业的光明道路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曲折、独立自主地开辟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带领人民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理论准备。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超强的勇气智慧,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理论和制度创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道路,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有机统一的道路:一方面,它牢牢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个总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没有超越阶段陷于空想;另一方面,它又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这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向着最高理想进行实实在在努力,没有陷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这条道路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条道路明确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不为任何杂音噪音所干扰,确保当代中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前进。这条道路找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掀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伟大革命,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各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并以全面开放的姿态充分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融入全球化、引领全球化。 

  正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不断开拓前进,中国从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不断取得新的辉煌,中国人民在牢牢地站起来之后,实现了富起来的梦想,正在向着强起来的目标前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正以豪迈的姿态日益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强大号召力的国家。 

  当前,我们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坚定理论自信,不断丰富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 

  坚定理论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它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它的指引下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开展理论创新,创造性地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必须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第二次伟大结合。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率先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科学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主题,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的基本途径,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创立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核心问题,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等基本问题,创立并不断丰富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精髓和活的灵魂,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以当代世界格局和时代特征为背景,以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践基础,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展开中,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当前,我们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坚定制度自信,不断巩固伟大事业的制度保障 

  坚定制度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矢志不渝地坚持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丰富和发展,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巩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吸收人类制度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从中国国情出发,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中国化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实现了在社会主义国体探索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总体框架: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议会制,也与苏维埃制度有所区别,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中国特色的新型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解决民族问题的独特制度,确保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问题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时,创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各项具体制度,以及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特殊的制度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在经济上,牢牢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这两个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坚决反对私有化,防止两极分化;正确把握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了一条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道路,破解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长期没有很好解决的难题,既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纯洁性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政治上,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共识,彻底贯彻人民主体地位,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破除了西方普世价值论的神话,为其他国家发展和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在前无古人的条件下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完美无缺,探索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经济制度上,开始我们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缺乏足够的认识,曾设想搞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出现过分配不公、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大优势就在于其强大的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能力,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正是通过不断深入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不断发展完善。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经过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如今,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发展,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我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各方面的制度已经基本成熟定型。 

  当前,我们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 

  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强化伟大事业的文化基础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深厚的文化基础,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了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它区别于一切其他文化的本质内涵。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根本追求,不仅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而且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明确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无不体现出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无不体现着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无不体现着源远流长的民本精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无不体现着追求远大理想和世界大同的精神;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君子必慎其独也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等,无不体现着严谨自律的修养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忠实继承者,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内容。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和人民创造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革命文化的精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形成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这些文化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创造的丰富经验的精神凝聚,成为增强党员干部凝聚力的思想核心,维系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在推动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中起着凝心聚气的灵魂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共同愿望,承载着中华优秀儿女的价值共识和美好愿景,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蕴含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内在规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价值表达,对中国人民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同时也在全世界彰显了中国价值的独特魅力。 

  当前,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在当代世界文化之林中唱响中国精神。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 

(2017-08-22 15:04:00 点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