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的先进性”笔谈·
关于共产党先进性的一些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2期关于共产党先进性的一些思考
李捷
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鲜明特性,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大特色。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阶级基础,也是党进行先进性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工人阶级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方向,是大工业的产物,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马克思在谈到国际工人协会的性质时指出:“国际工人协会并不是某一个宗派或某一种理论的人为的产物。它是无产阶级运动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无产阶级运动又是由现代社会自然的和不可抗拒的趋势所产生的。国际工人协会深知自己所负使命的伟大意义,它既不容许别人恫吓自己,也不容许离开正确的道路。今后,它的命运将同人类复兴所系的那个阶级的历史发展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65页。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始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失去了这个阶级属性,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无从谈起。
二、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理论,它要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必须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思想基础
恩格斯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40页。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特色、一大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先进性的一大法宝。在思想建党的过程中,我们党创造出了经常性工作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的成功经验,成为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说:“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致的、统一的。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特别是放弃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先进性建设就会失去根本、失去灵魂。
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从不谋求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还概括指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他把这称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大特色,这就是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如果脱离了群众,丧失了民心,放弃了根本宗旨,党的生命力也就中止了。
总起来说,党的先进性要求是历史的、发展的、具体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党的先进性的要求集中地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开展先进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紧紧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主线,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根本环节是解决好信仰、理想、信念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2期根本环节是解决好
信仰、理想、信念问题
何秉孟
当今世界,各个政党都标榜自己是“先进性”的化身。然而,先进与否,不能以主观判断为标准,应由客观标准来判断。因此,所谓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是言、行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历史前进的方向,始终站在历史潮流的最前头!
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前进的方向呢?这同样不是一个主观价值判断问题,只能从经济这一终极原因中找答案。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的对立、运动中发展的。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性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推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使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提升而不断地变化、提升,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是,生产资料仍然是私人占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日趋尖锐,严重制约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外壳必然被炸毁,而代之以全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前进的方向。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言、行自觉地符合人类社会的这一客观发展规律和历史前进的方向呢?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认清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和历史前进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前进的方向,科学地论证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必须采取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可见,只有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有可能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才有可能始终站在历史潮流的最前头。
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保持革命性、先进性,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例如: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列宁一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要看其理论、路线、纲领的正确性,“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毛泽东同志也反复强调,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根本途径是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
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多次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胡锦涛同志在论述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时,将信仰马克思主义,确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的第一条。他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将解决好信仰、理想和信念问题,作为先进性基本要求的第一条,抓住了保持先进性教育的根本。
要保持先进性,根本环节是解决好信仰、理想和信念问题,这不仅是共产党员先进性内涵的基本要求,而且在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新、老党员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的考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有的甚至存在‘信仰危机’。”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信仰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共产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
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大卫·科茨访华时曾就苏联红旗落地的原因发表见解。他认为,苏联走向资本主义,是由它自己的统治精英推动的。他说,据美国学者1991年5-6月对苏联的调查研究,当时苏联民众赞成资本主义的并不多,只有17%;而在10万统治精英中,却有多达76.1%的精英赞成搞资本主义,主张搞私有化!这一事实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正是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丢掉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前苏联以戈尔巴乔夫为头目的中高级干部,成为了苏联的掘墓人!堡垒就是这样从内部被攻破的。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中国也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以美国统治集团为首的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亡我之心不死,正在变本加厉地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在这种形势下,难免会有一些共产党员,包括一部分中高级干部的信仰、理想和信念发生动摇。唯其如此,为了粉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图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必须将先进性教育的重点放在解决党员,尤其是中高级干部的信仰、理想和信念问题上,使先进性教育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正确理解共产党的先进性正确理解共产党的先进性
李崇富
正在全党相继展开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所作出的一项重要的决策,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为了提高我们党员个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接受这样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必须首先弄清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源头和底蕴,弄清它的客观根据和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告诉我们,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是这个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它源于并取决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共产党的党性和先进性,是工人阶级之阶级性的集中表现。离开了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依赖,党的先进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近代西方开始,伴随机器大工业产生的近现代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常称为工人阶级),因其是现代化社会化的大工业生产力的代表,因而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也是大公无私、最有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力的、代表人类未来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所以,在近现代社会,无产阶级一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就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领导阶级和主导力量。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中,都必须始终坚持以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呢?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履行本阶级的历史使命的。而中国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不仅具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革命性,而且由于它产生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深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因而具有最为坚决和彻底的革命性,所以中国无产阶级特别能战斗。正因为具有这样的阶级基础,所以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一步步地相继取得成功,使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带领中国人民,不仅获得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且继苏联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致力于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探索,获得了走在人类历史前列的光荣。
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现实基础。换言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取决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还直接地表现为,取决于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它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我们知道,工人阶级要由一个自在的阶级,变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唤醒和武装下,组成由本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有组织的部队,即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才能领导农民和其他劳动阶级,组成和统帅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和建设大军,并且依据这个政党的革命纲领(包括共产主义最高纲领与其先行的各个发展阶段最低纲领的统一),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步步地相继取得成功。在这里,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革命政党的建设,是革命政党的理论武装,按列宁的说法,“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而在中国,这些先进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中国化,即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有这种先进理论的武装,就没有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这是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才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命运;才能使共产党人确立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只有这样,才能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和社会主义建设大军,去打碎旧世界、建设新社会,自觉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这是因为,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揭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为中国人民指明翻身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变成了切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变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此,通过与中国实际密切结合,既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具有真正的生命活力。立足于这种科学基础和现实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正的精神支柱,是取得胜利,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正如邓小平所言,“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当然,我们讲共产党的先进性取决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取决于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是从根本上讲的。与此同时,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形式和实现,还要靠具体的在革命发展上各阶段的全体共产党人的团结奋斗和具体实践。也就是说,共产党的先进性,以及每个共产党员是否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在其现实性上,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和先验的。这种先进性的形成与实现,是与党在各个历史阶段所承担的使命、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
苏共先进性丧失的具体表现苏共先进性丧失的具体表现
吴恩远
中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确是“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策。在诸多国际因素中,“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毫无疑义是一个重要因素。回顾苏共先进性丧失的具体表现,必然有助于深化对这一活动意义的理解。
苏共先进性丧失的主要表现是:
1.放弃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党在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苏共曾经由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坚持共产党在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同样,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也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等党的领导人背弃了这条原则的结果。
1988年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改革目标。意味着戈尔巴乔夫抛弃了“完善社会主义”的加速战略总路线,走向彻底背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路线。
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1990年初,苏共中央理论刊物《共产党人》就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只是社会主义学说之一”,沙赫纳扎罗夫:《思想更新和更新思想》,载《共产党人》1990年第4期。否定了把马克思主义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唯一思想基础;在苏共28大上,戈尔巴乔夫已谈到马列主义“过时”的思想,1991年7月在苏共中央审议新党纲时,他明确说道:“过去只承认马列主义是自己的思想源泉”,“现在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库包括国内外的社会主义和民主思想的一切财富”。所以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中,取消了马列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提法。这就把苏共等同社会民主党了。
放弃党的领导地位。“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纲领主张:“苏共坚决舍弃政治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垄断地位”,“排除任何政党的专制独裁”。《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资料汇编》,第83、78页。
改变党的奋斗目标。苏共纲领过去一直郑重声明“苏共的最终目标是在我国建成共产主义”。《苏联共产党纲领·新修订本》,第22页。现在则主张建立“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资料汇编》,第2页。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用“极端民主制”代替“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纲领声称:“苏共坚决否定在行政命令体制下形成的那种民主集中制,那种僵硬的集中制”,《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资料汇编》,第84页。认为民主集中制原则已“声名狼藉”,用“全面民主制”实质是极端民主制取而代之。
改变党的职能。提出共产党“非国家化”,使苏共从国家领导体制中彻底退出,不再具有领导苏维埃国家机关的权利,“甚至没有权力对企业和单位行政机关的活动进行监督”。
事实再明显不过地证明,戈尔巴乔夫所奉行这条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严重削弱了苏共的力量,败坏了共产党的声誉,导致了苏共瓦解的悲剧性后果。
2.两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存在和发展
在苏共学风建设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的教条主义:一种是对马克思主义僵化的理解,一种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教条主义的崇拜。两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学风都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最后年代,理论脱离实际、言行脱节左右了社会和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党内、社会上普遍养成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的风气。利加乔夫:《戈尔巴乔夫之谜》,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1992年版,第127页。由于不能始终贯彻把马克思主义结合本国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风,在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推进世界革命等重大理论问题上的僵化认识始终没能有大的改进,阻碍了更大的进步;党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等不良风气日益严重;思想僵化导致认识也越来越脱离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形势。
苏共理论脱离实际的学风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走到另一个极端:即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教条主义的崇拜。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首先是党的最高层领导戈尔巴乔夫等人在思想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西方意识形态的侵入打开方便之门;同时,苏共党长期形成的思想意识系统的封闭状态,一旦面对国门的打开,也显得应对乏力。
戈尔巴乔夫时期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崇拜及其危害表现在:(1)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需要走社会民主主义或者资本主义之路。把西方政治体制“奉为神灵”,鼓吹实行多党制、三权分立。似乎只有实行这种体制才能改造苏联社会。戈尔巴乔夫领导制定的苏共纲领写道:“当20世纪下半期全人类的生活中发生了与科学技术革命有关的重大转折的时候,表明(苏联)官僚命令制度没有能力使国家走上世界文明的轨道”。因此,戈尔巴乔夫明确说道,要实行政治多元化,放弃共产党的垄断地位,不要害怕多党制——“如果多党制是一种正常历史进程的结果并符合社会需要的话”。并且,“始终如一的执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被写进了《苏联共产党纲领草案》。(2)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盲目崇拜。苏共在这方面的教条主义倾向,表现在对苏联70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经济思想的顶礼膜拜,不假思索照搬西方经济体制。阿·奥尔诺夫:《群众意识中的经济教条》,载《俄罗斯科学与工艺学》,1995年莫斯科版。
3.严重脱离群众,丧失先锋队的意义和作用
保持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布尔什维克党夺取胜利、巩固胜利最重要保证。十月革命的胜利正是布尔什维克党解决了当时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和平、土地、面包”问题、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同样,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实现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极其艰巨、伟大的事业中,如果联共(布)党不是代表着苏联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要完成如此伟业——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世界主要强国——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伴随着胜利的脚步,苏共开始逐渐脱离群众。主要表现在从最高领导人开始逐渐滋长起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等恶劣的风气,很多人加入共产党不再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捞取一官半职,攫取更多个人、小集团利益成为最大追求。苏共长期以来不注意党员质量,片面追求数量。从1952年到1989年苏共党员人数增加了两倍,一些投机分子和见风使舵、追求名誉地位、谋取私利的人、和共产主义信念格格不入的人混进党内。李兴耕等:《前车之鉴》,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页。使党的战斗力遭到破坏。俄共三大纲领指出:“苏共党的许多领袖狂妄自大、致使上层领导越来越脱离普通党员和劳动者。”俄罗斯学者也指出:在苏共党内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又与国家机构融为一体,由此形成了以“领袖”及其小圈子拥有全权的专制制度,这种制度使少数上层能够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李兴耕等:《前车之鉴》,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6页。
苏共在丧失先锋作用和地位的最重要步骤是戈尔巴乔夫取消了苏联宪法中规定的苏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苏共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从中央领导到基层组织,几乎全部丧失了组织性和领导作用、先锋作用。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与广大党员群众的关系,导致大批共产党员退党。这就是为什么在苏联解体之时,当时尚有的433000个苏共基层支部、一千多万苏共党员不能出来捍卫国家的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
共产党的阶级性、革命性与先进性共产党的阶级性、革命性与先进性
王一程
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及其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已经充分证明,这一伟大实践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即共产党,具有其他任何阶级的政党所没有、也不可能具有的先进性。共产党的先进性,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基础和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决定的,是靠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实现和保证的。正确认识共产党的阶级性和革命性与先进性的关系,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
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是一致的,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先进性的阶级来源。无产阶级是近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近现代大工业造就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分工协作、共同劳动,是先进生产力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无产阶级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决定,无产阶级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在社会化生产中靠实现自身的劳动力参与社会分配,是无产阶级最本质的阶级特征,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共同所有,无产阶级才能从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中获得彻底解放,而这同时也就是阶级的消灭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此,无产阶级必须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必须组成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领导和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阶级斗争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埋葬资本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共产党就是自觉承担完成无产阶级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来源于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一先进性。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工人阶级“除了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有它的许多突出的优点”,即“身受三种压迫(帝国主义的压迫、资产阶级的压迫、封建势力的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坚决和彻底。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所以除少数工贼之外,整个阶级都是最革命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4页。所以,尽管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国际国内曾反复出现否定和企图改变共产党阶级性质的思潮,我们党都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坚持党的阶级基础不动摇。
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与革命性也是一致的。考察中外近现代史,资产阶级政党在完成推翻封建专制、在政治上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历史任务前,大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党”,但在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后,由于它们代表的是少数人即资产阶级的利益,取得执政地位的目的是维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关系,因此,无论它们当中的哪一个党在台上执政都必然要采用和平和暴力的两手,镇压和平息被它们统治的无产阶级和落后国家人民反对其剥削压迫的革命斗争。所以,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资产阶级政党无论是执政还是在野,都必然丧失其原有的革命性,成为维护剥削压迫和统治的工具。
与资产阶级政党根本不同,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刘少奇同志曾指出:“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最革命的、战斗的无产阶级政党。当它处于被压迫地位的时候,它要利用一切可能,组织和领导广大人民,为准备和进行革命、为夺取政权而斗争。当它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要组织和领导人民把革命进行到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世界的实现。”《刘少奇选集》下卷,第395页。显然,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旨在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伟大革命事业,是不会由于党取得了全国执政地位就可以宣告完成的。实际上,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党在执政前后的区别,在于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党所面临的阶段性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即转向执政兴国、执政为民,但党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并没有、也不可以改变。
在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党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通过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随着条件的逐步具备,还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及其所要完成的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革命彻底性和长期性决定,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依然是革命党——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直至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