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学研究》 > 2001年第一期
政府理论的新探索———评《政府理论》

作者:曹沛霖 时间:2003-07-16
在我国政治学研究领域里,直接以“政府理论”为题的研究成果,目前尚不多见。最近出版的乔耀章教授的新著《政府理论》一书,可以说是在这方面领先进行开拓的一本著作。首先,立意新。该书把政府作为相对独立的对象来研究和思考,揭示政府产生、发展及其发挥作用的客观规律。为此,作者提出并论述了政治学政府、行政学政府、宏观政府生态、微观政府结构以及积极政府、消极政府等富有创意的新概念、新范式。同时,作者力图从政府理论的两个侧面阐释政府理论与政府思想、政府学说及政府学、政府科学;政府理论与政府实际、政府实践的关系,进而提出了政府理论的两种形态;一是作为逻辑思维的政府理论,即“动态”政府理论;二是作为逻辑思维结果的政府理论,即“静态”政府理论。由于作为逻辑思维过程的动态政府理论是介于政府实际和政府实践与作为逻辑思维结果的静态政府理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研究作为逻辑思维过程的动态政府理论,远比研究作为思维过程结果的静态政府理论更重要,也更有价值。所以,作者研究政府问题的立足点并不仅仅是古今中外关于政府问题研究既有的作为“本本”的静态的政府理论,而主要是立足于当代政府实际、政府实践,侧重于作为逻辑思维过程的动态政府理论的研究和重构。
其次,体例新。全书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作为历史范畴的政府,论述了政府的基本概念、政府的起源、政府的性质、政府的类型、政府的发展及政府的历史回归等有关政府的一般理论,提出了新旧世纪之交中国政府理论研究中的中国化、人民性以及政府的能动性、新的政府工作重心转移、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独立自主性等问题。第二章,政府理论的简史,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府理论和西方历史上的政府理论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或时空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有其特定的内容、形式、表达方法及其传统和特点,经过数千年的相对独立发展以后,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或交往,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中非平衡地发展着,形成互补的趋势。第三章,宏观政府生态,侧重于从政府的广义或政治学政府,列举了政府生态中的八大关系问题,即政府与自然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国家的关系,政府与政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以及国际间政府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政府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和政府的生态安全链。第四章,微观政府结构,侧重于政府的狭义或行政学政府,阐释政府自系统的五大结构问题,即政府的职能结构、组织结构、权力结构、利益结构以及政府的运行结构,通过对政府结构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展示出政府以其自系统能动的整合力量与宏观政府生态系统形成呼应互动态势,从而把对政府理论研究的唯物主义视角和辩证法的视角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着眼于宏观,着手于微观,入微以展宏。第五章,政府改革与现代化,宏观政府生态与微观政府结构的互动态势往往主要是通过政府改革和政府现代化过程得以实现的,通过政府改革和现代化,特别是政府人的现代化,不断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推进政府还政于社会,政府与社会一体化、政府回归社会的历史进程。由此形成全书的前后呼应,自成一体。

最后,创意新。该书在理论和学术上有不少创意之处。概其要者有:(1)不限于传统的政府只同阶级国家相联系的视野,提出并论证了“非国家机构的政府”及其与作为国家机构的政府的互动关系问题的观点;(2)提出并论证了政府理论的中国化、政府理论应当先行的观点;(3)提出并论证了积极政府能动作用的主动、被动因素互动及其向度的观点;(4)提出并论证了中国政府新的工作重心转移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5)从史与论结合上阐释了中、西方历史上政府理论各自产生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源”与“流”的相互关系和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问题;(6)比较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宏观政府的八大生态关系问题,认为它们共同构成政府可持续发展和政府生态安全链,从而探索了宏观政府生态理论的基本框架;(7)提出和论证了微观政府的职能、组织、权力、利益和运行等五大结构问题;(8)提出并论证了政府改革与改革政府的相互关系,进而引出“现代政府制度”特别是政府现代化归根结蒂有赖于“政府人的现代化”问题。

当然,作为政府理论的新探索之作,该书所力图建构的基本理论框架仍留下了较大的有待于继续研究和拓展的空间。以上所列举的颇有新鲜感的观点和对某些理论问题的阐释,正如作者所说“能否成立,能否被称为创意,还有待于广大的专家、学者和读者给予评判”。

评者:曹沛霖,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上海,200433)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